月亮与人情 中国人的月亮情结
因为月亮的永恒、美丽、亲近,所以古代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它的身上,因而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其中表现乡情、亲情、友情、爱情、闲情,无不尽致,最耐玩味。下举数例。
乡情: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这首诗童蒙皆知,观众朋友无人不晓,此诗通俗!但是,这首诗的“旅中情思,虽说明却不说尽”(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所以,要想真正读懂这首诗就要联系李白的个性来理解。李白从小性格浪漫不羁:“十五好剑术”、“击剑为任侠”,青年出川,“仗剑去国”,而且“一生好入名山游”,似乎是一个浪迹天涯、四海为家的真正游子。但是,李白又是一个极其谦卑、真诚的人,在这“静夜”之际,在远离故土,久别父母的日子里,在漫游天下却一事无成的际遇中,在他孤单地躺在床上的时刻,他由一轮明月想到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他“低”下了他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昂的“头”!啊,赤子李白,故乡永远在他的心中!
亲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是年六月,安禄山叛乱,兵破临潼,玄宗逃蜀。七月,肃宗继位。正携家避难的杜甫,将家小留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肃宗行在(甘肃灵武)“保驾”,途中不幸被叛军虏至长安。这首诗就是作为俘虏的杜甫在长安望月思亲而作,它表现的是社会动乱中离人的情感,而且,杜甫能以他的卓绝的诗才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其实,在平常的岁月里,在千家万户中,在千千万万不一定能以诗歌来表现月下思亲的普通人心里,见月思人,见月伤情都是一样的。
爱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望月怀远》)
这首诗一开头即描写出“海上生明月”的奇特景象:明月从大海升腾而起,普天下有情人将共享这美丽的时刻。“天涯共此时”中的“共”字,正写出了有情人心中所共有的爱。“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是说怀着深情厚意的人抱怨长夜难熬、“竟夕”不眠,被“相思”所折磨,只能“起”而披衣徘徊。“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夜深了,月光更加明亮;露水寒凉,沾湿衣巾。“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作者深情地说:很想用双手捧一掬月光赠给我的心上人,但月光不能用手盛满,只有回屋就寝寻梦,也许在梦中能与你相会……(李敬一)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涉及到端午的文学作品也多得数不胜数。记者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描写端午的散文、小说,给您呈现一个“书中
-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世人视为爱情的象征。这也成为了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
-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 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
-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
-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是华夏岁时节日系统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民俗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历来的说法,皆把嫦娥、玉兔、元末起义之事纳入其中。其实,中秋节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自上古时代即有的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