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习俗

萨满教的迷恋_萨满跳大神_神秘的萨满祭司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18 15:32:19阅读:


  萨满地位崇高,所以萨满死后的葬法与普通人是不同的。

  据黑龙江省宁安县志记载:过去萨满死亡,他的遗体要葬在树上,至今人们还偶尔能看到这些树葬的遗迹。萨满树葬,可以说是天葬的一种形式。安葬萨满,族人要选树干粗大枝叶繁茂的树木,在树干上凿出空穴,把树枝穿入其中,然后将萨满的棺木架在上面。据说,这种树葬方式象征萨满的灵魂能攀上天树,重返天穹。后来,土葬逐渐代替了树葬,但将萨满的衣帽和其他“神器”随葬的习俗一直沿袭到上个世纪。

  孩子出生就见萨满

  满族的生育习俗很有特色,而这些习俗活动都少不了萨满主持或参加

  满族信奉萨满教,因此,若三十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类似汉族的子孙娘娘)祷告。产房不能设在西屋,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艾蒿叶的水给孩子沐浴,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再用姜片和艾蒿给孩子擦身,用新布沾茶水擦婴儿的牙床,婴儿大哭为大吉,称“响盆”。用一根大葱打婴儿三下,是“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明明白白”之意。孩子生下第七天,要抱进摇车,称“上车日”。孩子满月,挂上长命锁,取名。满百日时,娘家送馒头一百,谓之“蒸(增)百岁”,送钱一百,谓之“百岁钱”。满族有睡“扁头”的习俗,即让婴儿仰卧,枕内装小米或高粱米,名为“睡头”,时间长了,后脑勺就变扁平了。

  满族还有一个习俗是“换锁”。孩子降生时,悬于门外的弓矢和红布条,待其满月后收回拴在子孙绳上,放在西墙的子孙袋中。向佛托妈妈祭祀求福时,将子孙绳拉到院中柳树上,萨满用柳枝给孩子洒水,意思是“驱除邪魔”。然后,将子孙绳上的五彩线套在孩子身体上,三天后,收回放到子孙袋里,因五彩线俗称“锁线”,所以此俗称“换锁”。

  萨满眼中“柳树是神”

  柳崇拜是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自然崇拜中处于重要地位。柳图腾崇拜在一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心目中,具有神秘的宗教功能。

  裕固族萨满每年六七月间举行家庭祭天仪式,在祭坛上要树立“神杆”。这“神杆”必须用柳木,柳枝上缠着羊毛或各色布条。这表示柳木可以通天。

  赫哲族萨满“跳神”时,用柳树条弯成一个半圆圈,像儿童跳绳似的跳上三次。随后,在场的族人都各跳三次,并唱“鸠神歌”。按赫哲族的说法,跳进柳圈则意味着进入神灵施展威力的保护圈内,一切邪魔都不敢侵犯 。

  达斡尔族萨满每隔三年在三、四月之间向“众神”进行一场血祭,为族人们消灾祈福。萨满所祭的12个“杜瓦兰神灵”,都是由选取的各类杨柳树来代表。在萨满教中,柳就是神灵的象征。

  鄂伦春族的萨满在举行治病仪式时,会手持柳条,为病人诵念祈祷词后,摘下柳条上的叶子,抛向前方,认为这样会引导病人恢复健康。柳树易栽易活好繁殖,所以萨满认为“柳神”会赋予人以新的生命力。

  300多年前,有一条1300余公里的壕沟土堤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这就是顺治康熙朝修建的“柳条边”。清朝统治者修这道边墙的目的是为了实行种族隔绝,禁止汉人越过边墙打猎、放牧和采人参。为什么叫“柳条边”呢?因为壕沟上每隔5尺插一根4寸粗6尺高的柳条,柳条间用绳连结成篱笆状,称之为“插柳结绳”。至于为什么偏要在壕沟上栽种柳条呢?当权者有两个考虑,一是柳树易栽易活繁殖快;二是满族人对柳的崇拜会导致人们爱护柳条,不会乱砍滥伐,这对于柳条边的保护很重要。

  萨满教在鸟中崇拜鹰和乌鸦,在植物中崇拜柳树。在萨满活动中,与柳的关系似乎比乌鸦更紧密。

  源自萨满舞的太平鼓

  萨满教衰落了,萨满也销声匿迹,但萨满舞中积极的文化内涵却在民间得以传承。流行于京西地区的太平鼓就是从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萨满歌舞演变而来的民间舞蹈艺术。

  太平鼓是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用羊皮做成,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若干铁环。耍鼓时,表演者一面击鼓抖环,一面腾挪跳跃。小伙子跳起来,舒展挺拔,鼓点打得上下翻飞;女孩儿的舞姿柔韧,轻巧,很美很俏。鼓与腰铃并用这一显著特征,是最明显的满族萨满“跳神”的痕迹。太平鼓是由辽东传到辽西,跨过长城逐渐传入京畿的。与萨满“跳神”活动相比,太平鼓活动除了在形式上保留了一面“神鼓”外,与祭祀活动已经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了。但是,人们潜意识中的“神鼓”保平安祈盼太平的意念依然是太平鼓得以绵延的动力。

  传统的太平鼓舞蹈规模不大。清末年间,玩鼓的多是妇女,她们只在自家庭院结伴玩耍。日伪时期,日本人摧残中国民间文化,太平鼓几乎销声匿迹。新中国成立后,为庆祝解放,太平鼓艺人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太平鼓从此才变得壮观起来。令人难忘的是1984年10月1日,京西太平鼓以二百多人的庞大阵容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游行大军。太平鼓这一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第一次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旧时北京端午节:女红竞巧又称"女儿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它形成于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端午的“端”是开端、初之意,初五是一个月中的初始,在农历地支纪月中,顺序正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

  • 古人怎么过中秋节

      如今的中秋节差不多被我们过成了月饼节和团圆节。本来这两样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只有这两样就显得单调和沉闷了。一般大型的节日都会有丰富热闹的习俗,如果活动很少的话就说明这个节日呈现衰微之象了

  • 传统春节的禁忌

    中国是内涵最深的一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从前古人讲究“敬天、敬地”,因此在民间流传的禁忌也不少,一代代流传下来,就连最热闹的新年节日,老人也常提醒后辈不要触犯禁忌,以期来年好运,据说确实有

  • 不同时代端午节的文化气脉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经历了两千年的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本报记

  • 端午节的原文化形态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多民族民俗大节,两千多年来,不仅汉族家家户户都要隆重庆祝,并在许多城乡村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同时,南北方还有26个少数民族也都从古到今热烈庆祝这个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