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华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显宿,字星台,亦字过庭,别号思黄,湖南省新化县荣华乡栗树凤阳坪人,华兴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同盟会会员,清末的革命烈士。1896年入新化资江书院,1898年入新化实学堂。1903年留学日本,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次年回国参与组织“华兴会”,筹备发动长沙起义。
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创办《二十世纪支那》杂志;辅佐孙中山筹组同盟会,起草《革命方略》;《民报》创刊后任编辑,参与对康、梁保皇派的论战。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在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蹈海殉国,时年30岁。1906年春,其灵柩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矢志不移,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鼓动家和宣传家。所著《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
陈天华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对中国民主革命有贡献的人。
大事年表
1875年3月6日(农历正月二十九),陈天华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
1897年10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倡导新学,在长沙创立时务学堂,陈天华被录为外课生。
1898年9月8日,《湘报》149号刊登了《新化县童生陈天华等<公恳示禁幼女缠足禀>并批谕》。
1903年3月,陈天华由新化实学堂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
1903年4月,陈天华与黄兴在东京锦辉馆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拒俄学生军”)宣传抗俄保国。
1903年5月,与黄兴、蔡锷等以“拒俄学生军”为基础,成立“军国民教育会”,由拒俄御侮转为武力反清。
1903年秋,陈天华用通俗文艺说唱形式写成了震惊中外的反帝革命宣言——《猛回头》与《警世钟》。
1903年冬,陈天华作为军国民教育会“运动员”,回国策划起义,次年,成立“华兴会”。
1905年8月,陈天华辅佐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功勋卓著。极力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的。
1905年9月,作《怪哉!上海各学堂各报馆之慰问出洋五大臣》驳倒梁《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
1905年12月8日,效法屈原投江殉国行动,作《绝命书》以死警醒国人,时年30岁。
-
刘郁文 ,少时就读于家乡的莲洲学校,稍长出外求学,在北京毕业于警官学校。五四运动以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
-
吴佩之,名纫礼(现肥东县长临河镇),幼年在本村私塾读书,16岁时,经里人吴仲卿引荐,从家乡徒步奔至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攻读航海课,同时补习英语、数学,经5年学习,在毕业考试时,以各科全优,获全校第一名,深
-
刘兆俊(1916—1981),盂县上社镇上社村人。父母早丧,得到父教诲,自幼聪敏好学,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小,后因家贫辍学。14岁,刘兆俊开始在上社镇“三德公”商号当学徒。“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
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深得军统长官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
-
罗竹风(1911.11~1996.11.04),男,山东省平度市蟠桃镇七里河子村人。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七、八届人大代表、常委。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