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人物

袁文才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2:00:59阅读:
袁文才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中文名:袁文才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宁冈县

出生日期:1898年10月

逝世日期:1930年2月23日

职 业: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

毕业院校:永新县禾川中学

人物简介

袁文才(1898—1930)是江西宁冈人,他是一名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30年2月23日,袁文才被龙超清等人于永新县诬陷杀害,被杀害时,袁文才年仅32岁。

人物生平

早期

1898年10月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袁文才是客家人,与当地土籍有较深的矛盾。1921年考入永新县禾川中学。

早年为反抗土豪劣绅的压迫,参加当地的马刀队,任参谋长。1926年秋,“马刀队”被编为宁冈县保卫团,袁文才任团总。同年9月,受湖南农民运动影响,在中共宁冈县支部的领导下,举行宁冈暴动,建立农民自卫军,任总指挥。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前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袁文才率农民自卫军在茅坪坚持斗争。1927年7月,根据党的指示,会同王佐等率领的农民自卫军,攻进永新县城,打开监狱,营救了一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同时,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和赣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任自卫军副总指挥。后来敌人反扑占领了永新县城,袁文才见敌人势众,带领农民自卫队保护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王怀、刘珍、贺子珍等迅速撤回宁冈茅坪一带。后来国民党调一个团的正规军进山“追剿”农民自卫军。袁文才利用山高林密的天然屏障,灵活指挥,将部队化整为零,出没无常,有利就打,不利就躲,历时一个多月,拖得国民党“追剿”军精疲力尽,不得不退下山去。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后,在此会见袁文才派来的代表。为了争取这支农民武装,毛泽东在宁冈大仓村会见袁文才,向袁文才详细介绍了当前的形势和革命发展的前途。勉励袁文才同工农革命军联合起来开展斗争。并赠送100支枪给袁文才。袁文才深受感动,表示一定为革命掌握好枪杆子。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各种困难,并慷慨地回赠1000元大洋给毛泽东用于工农革命军的给养。并表示他接受整编,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2月,袁文才领导的赣西农民自卫军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从此,这支队伍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的工农革命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及湘南起义农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后,成立工农红军第4军。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编为红4军第11师第32团,袁文才仍任团长。先后率部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新城、龙源口、黄洋界、坳头陇等战斗。曾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

1929年1月,红4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袁文才任红4军参谋长,随军出征。不久独自返回井冈山,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务委员。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

解放后

全国解放后,袁文才被错杀的历史陈案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追认为革命烈士。1965年5月,毛泽东上井冈山时,特地将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接到井冈山宾馆,亲切地称她“袁文嫂子”,向她表示亲切慰问,并一起照了相。袁文才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容国团
  • 下一篇: 滕杰
    • 陈范有

      陈范有 名汝良,以字行。陈一甫长子。安徽石台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四日生于天津。

    • 范绍增

      范绍增,原名舜典,号海廷,四川大竹县清河镇人。生于1894年,自幼便被称为“范哈儿”,川军第27集团军第88军军长,1949年9月,被委任为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1949年12月起义。

    • 束星北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江苏扬州市人。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

    • 胡山源

      胡山源(1897—1988),男,原名胡三元,江苏江阴人。1920年肄业于杭州之江大学。历任上海基督教青年协会书报部

    • 桂永清

      历史记为您提供桂永清的简介资料,包括蒋介石十三太保桂永清的生平、桂永清上将的死因等最全的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