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人物

徐恩曾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2:01:49阅读:
徐恩曾国民党中统局局长

中文名:徐恩曾

别 名:可均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吴兴

出生日期:1896年

逝世日期:1985年

职 业:国民党中统局局长

毕业院校:上海南洋大学

信 仰:三民主义

代表作品:《我和共产党战争的回忆》

性 别:男

人物简介

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浙江吴兴人,国民党中统局长。1896年生于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家庭。著名的浙江财阀徐新六,是其近亲本家。早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大学,后留学美国,回国后在上海当机电工程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1931年当上中统调查科长,成为中统的实际负责人。总部设在南京新街口附近正元实业社三楼上。徐恩曾老谋深算,藏而不露,懂一些心理学。1935年升任处长。1938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任局长。后因参与中印缅边境交通线走私案被免职。

个人经历

1929年到1945年2月是徐在国民党中统局中担任领导的时期。其重要靠山为同族前辈徐青甫,由于徐青甫曾经为蒋中正的启蒙师傅,故曾尽力拉拢甫,徐为了升官后又将CC系头目陈氏弟兄拉拢过来,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夫组织的中央俱乐部(即CC)。这也使得徐恩曾在1928年坐到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务科科长的座位上,并于1931年兼任该部调查科科长,至此便开始了徐反共、反人民的特务生涯。也就是这一年使得蒋对徐刮目相看,徐捕获了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并成功使其变节投降,令蒋掌握了大量宝贵材料并由此破坏了中共很多组织。徐恩曾更“出色”的是,曾有一段时间在“中统”局第二组(后改为第二处)从组长到小特务清一色的都是中共叛徒,其中比较的“著名”有陈建中、杜衡、郭乾辉、周光亚、先太启、王维理、范振中、邹春生等人,而在中统内部中共叛徒也占了极大比例,就连徐的小妾费侠也是中共叛徒!

1936年,以陈立夫为局长的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成立,徐恩曾任该局第一处处长,戴笠任第二处处长,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人们称中统特务为一处的人,而叫军统特务为二处的人的原由。1938年8月,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局)成立,徐恩曾任副局长,中央党部秘书长朱家骅任局长,原军统局局长为蒋介石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贺耀祖兼任,副局长为戴笠。但中统、军统两局与其它局不同,人事权与经济权都在副主管手中,就连蒋介石对两局下达命令也只写“中统局徐副局长恩曾”字样,这样一来局长实际成了虚设之衔,而真正的主管其实是副局长。于是徐恩曾也就正式成为中统特务头子。但朱家骅与徐恩曾的关系并非是戴笠贺耀祖的关系那样。

贺耀祖有职无权,戴笠经常在蒋介石面前,有什么事可以直接当面请示,即使过后被贺耀祖知道了也是没什么用,甚至可以说贺耀祖的命令基本在军统没什么效力可言;而朱家骅却是当时蒋介石的一流红人,朱家骅在局里也有很多嫡系,如局秘书刘次萧,会计室主任李光灼,统计处处长郑尧泮,局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紫峻等,加上朱家骅本人又身兼国民政府委员,考试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部秘书长,中英庚款保管董事会董事长,中德协会会长,留法、比、瑞同学会会长等头衔,更是让徐恩曾憷头。另外又有戴季陶为他撑腰,足可以确保朱家骅在中统局的地位,但朱家骅本人并不怎么过问中统之事,使得徐恩曾可以稳坐“金交椅”,只是在签署命令时朱家骅与徐恩曾共同署名签发。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陈衡哲
  • 下一篇: 侯正果
    • 游碧竹

      游碧竹,出生1939年7月,中共党员。

    • 曾扩情

      曾扩情(1894—1983),原名朝笏,别号慕沂,四川威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国军政训系统负责人,著名大特务,黄埔系骨干将领。

    • 王泉媛

      王泉媛(1913—2009),女,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3月参加革命,先后担任吉安县少共区委妇女部长、湘赣省妇女主席团副主席等职,1934年入党,参加长征,在干部休养连担任战士。1935年与王首道结婚;后被编入红四方面军

    • 陈志清

      陈志清(1941~ )京剧余派老生。北京人。国家一级演员。出身梨园世家,祖父乃是有“老夫子”之称的陈德霖。

    • 赵朴初

      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