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华
向仲华(1911-1981),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〇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军部秘书,第四师政治部秘书长,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社长。
生平简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向崇如,又名向镇华,笔名苏澄、望一。
1911年8月生于湖南省溆浦县观音阁乡浆池湾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私塾读书,16岁被保送入县立中学读书。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9年初由于叛徒告密,在长沙被捕入狱。
1930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攻占长沙时出狱,参加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军团第8军军部秘书、第4师政治部秘书长、第11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1934年初负责编辑出版红3军团《红军日报》。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到达陕北后,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后方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社长。西安事变时,组织成立《红色中华》西安分社,将中共中央公开电报、文告、宣言等通过分社印发西安各报社和社会团体,在舆论上很好地配合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新中华报》社社长、新华社社长。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和各抗日根据地新华社分社机构,使新华社采访、通讯业务扩展到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及时准确地报道抗日军民的斗争情况,鼓舞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坚定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期间,配合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以苏澄、望一等笔名,撰写许多社论和国际评论,以犀利的笔锋鞭挞敌人,鼓舞人民斗志。
1941年12月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2年秋毕业后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1945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10月任北平军调部派驻热河赤峰小组中共方面代表。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晋察冀军区冀东纵队第13旅副政治委员,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主任、第6纵队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68军政治委员、第20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先后率部参加青沧、保北、保南、察南、察绥、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副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是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构的主要创建人之一。参与指挥了1979年广西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是中共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1年5月21日在广州逝世。
-
续范亭(1893—1947),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
廖翠凤是鼓浪屿的首富廖家的二小姐,林语堂与她的兄弟很有交情,应邀去廖家吃饭。席间林语堂觉得有一双眼睛在偷看他(后来廖翠凤说是看他吃几碗饭),接着又发现他远行换下来的脏衣服被廖翠凤拿去洗了。后来廖翠凤上了
-
于学忠(1890—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县于家庄人,抗日爱国将领,陆军二级上将,东北军著名将领。
-
邢仁甫(1910~1950),化名李少林、关沧州、罗镇、沙欧,盐山县旧县镇东街人。曾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旅长,后投敌,解放后被正法。
-
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2007年2月28日),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