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人物

范汉杰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2:08:15阅读:
范汉杰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中文名:范汉杰

外文名:Fan Hanjie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大埔县

出生日期:1896

逝世日期:1976

职 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信 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一二八抗战、淞沪会战等

人物简介

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历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等。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第2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历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0岁。

人物简介

范汉杰(1896—1976),广东大埔县三河镇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幼年就读于梓里公学,后考进广州理工学堂、广东测绘学校。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是第一期毕业生。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过第一、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任十九路军参谋长、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1933年,李济深与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在福建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他任参谋长,随后,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后转任国民党军委会中将高级参谋。抗日战争时期,任二十七军军长,率部在山西太行抗击日军达4年之久。1941年冬调升为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后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国民党军装甲兵团司令、东北“剿总”副司令等职。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于锦州。1960年获特赦,后任全国政协文史馆专员。1964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76年逝世,终年80岁。

人物生平

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

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

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

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

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

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

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县长。

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等职,官阶为少将。

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军衔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

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

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

1931年夏,回国。

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

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

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高等教育班主任。

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42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中条山战役。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

1948年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革命军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1948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

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

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

陆军大学将官习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任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漳州工务局测量员。广东盐务缉私江防兵舰长。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已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革命的憧憬,还是去报考并轻松地被录取。黄埔一期生象范汉杰这般年龄的还有若干位,但带着少将军衔上学的仅他一人而已。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象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因范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10师第29团团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人之一。范率部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和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11月,宁汉分裂。汉方第十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日本考察政治,军事,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1931年“九·一八”后才回国。

本来,蒋下野使范汉杰改任虚职,并被视为蒋系人马而前途受挫,谁知,蒋下台时间短暂,当要送范汉杰到国外学习,范还有些介意,怕妨碍晋升速度。但事实倒丰富了范的从军资历,使他好长一段时间被视为国民党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军事培训重任,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因广东籍的因素和北伐时的渊源,1932年初,范汉杰被调任19路军参谋处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后19路军又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政府驻闽靖公署参谋处处长。翌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19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革命人民政府,将19路军扩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粤军元老之一邓世增任参谋长,范汉杰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当时高级干部中的粤东籍有两位,一是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丰顺人徐名鸿,二是第六军军长、惠来人翁照垣)。当时闽方的兵力为:将原19路军5个师扩编为5个军共10个师,由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分任军长,另将闽南的大田、永泰、永春、泉州地区的民军改编为第六军,此外,还有两个航空大队,号称近10万兵力,实则仅有兵员6万多名。

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19路军就心存芥蒂。“闽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蒋就敢于与原来的上司汪精卫以及众多国民党前辈分庭抗礼,时至今日羽翼渐丰的蒋介石岂容第二个“政府”出现。他决心不惜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加以消灭。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分兵三路,由军中高级将领蒋鼎文张治中卫立煌分任司令大举进攻;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19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官员和以戴笠为首的特务,用高官厚禄、恩威并重的手段策反19路军人员,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

1933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开始,19路军将领多有分歧,有的主张御敌于闽北,将蒋军堵在福建外围;有的提出撤守闽南,以求背部广东老家和江西红军;有的强调应将兵力收缩,死守福州,以固元气。最后虽统一于第三种方案。但由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码,范将这些密码密告蒋介石当局,被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力实际情况。蒋军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使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19路军就这样被蒋介石彻底消灭。

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汉杰被委为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蒋介石常驻于此,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闽变”已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19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策人之一, 公开没有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19路军,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遣责的,但19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革命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分裂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已担任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19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中央统战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经过两年多的鏖战,蒋军日见被动。1948年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在这紧要关头,范汉杰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先锋。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党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当时蒋军的分布是:东北国民党军主帅卫立煌率30万兵守东北中枢沈阳及周边卫星城市,副总司令郑洞国带10万军守长春,范汉杰领导1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北国民党军咽喉的重任。

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野战军负责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傅作义兵团的联系,形成“关门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毛泽东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1948年9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林罗刘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国民党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溃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时势中,显得无能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飞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范汉杰,询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此时的范汉杰坚持其顽固的反动主场,妄想负隅,他复电蒋介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解放军主力,则可以从关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解放军决一死战。

范汉杰的幻想被解放军重磅的炮弹击碎。10月初,解放军各路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大势已去,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家屯一条小路上被解放军俘获。

在东北国民党军三巨头中,卫立煌是国民党将领中为数不多的开明人士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共八路军多有默契,合作良好,他亲任东北主帅是因陈诚败绩而被迫上架的,此行我党深知;副总司令郑洞国在其60军军长曾泽生起义后,主动命令部下官兵放下武器,使长春和平解放;范汉杰执迷不悟追随蒋介石,落得个被俘成为战犯的下场。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王仲廉
  • 下一篇: 朱良才
    • 陈宗兴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农工党成员,196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

    • 彭咏梧

      彭咏梧

    • 郭汝瑰

      郭汝瑰(1907年—1997年10月23日),中共特工,土木系13太保之一,人称郭小鬼,川军军阀郭汝栋堂弟,黄埔5期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郑苹如

      历史记为您提供郑苹如的简介资料,包括郑苹如临刑照片,郑苹如色诱失败牺牲等最全的新闻。

    • 沈醉

      沈醉(1914年6月3日——1996年3月18日),字叔逸,湖南湘潭人。中华民国陆军中将,长期服务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深得军统长官戴笠的信任。在军统局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而著称。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长、稽查处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