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寀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宫廷发生“梃击案”。朝廷内外都怀疑郑贵妃与其弟国泰企图谋害皇太子,指使张差所为。东林党给事中主张追究主谋者,非东林党大学士方以哲等主张以“疯颠”治张差之罪。办案人迎合贵妃旨意,定张差“疯颠、奸徒”罪。王之寀对此案深表怀疑。五月十一日,王在牢狱值班,当狱卒发饭时,最后轮到发张差囚饭。王之寀就命狱卒将饭放在张差面前,吩咐左右离去,只命二吏扶着张差,亲自询问他“梃击案”的内幕,并说:“你说实话就给饭吃,否则让你饿死。”张差供出梃击事系太监庞保、刘成主使(此二人为郑贵妃之心腹)。王之寀认为张差并不疯颠,此案可疑,要求深究,使神宗及郑贵妃十分反感。当时神宗已有25年不上朝,由于王之寀揭发庞保、刘成,只得上朝以释群臣疑虑,同时也为了缓和郑贵妃(福王朱常洵生母)与太子朱常洛之间矛盾。他又考虑到梃击案似乎有疑点,所以当时没有立即加罪王之寀。两年后(1617年),朝廷普遍考核京官,王之寀就被劾为“贪污”而革职回乡。
天启元年(1621年),朝中大臣为王之寀鸣冤,王又被起用,恢复官职。次年(1622年),王之寀上《复仇疏》。大意说:“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一月)一生多难,含恨而死。李可灼进红丸,崔文升用泻药,是谁指使?张差持梃闯宫,安危只在呼吸之间。他以入宫有内应外援,外戚郑国泰(郑贵妃之弟)的责任不可推卸。”他的奏章上达后,熹宗不予答复。原先认为张差是疯颠入宫者,对王之寀恨之入骨。不久,王之寀升为尚宝少卿,又次年(1623年)调为太仆少卿,又转本寺卿,四年(1624年)秋,授王之寀为刑部右侍郎。五年(1625年)二月,魏忠贤气焰嚣张。他的司礼监、秉笔太监主管东厂,用田尔耕掌锦衣卫事,许显纯为北镇抚司,罗织冤狱,严刑拷打,迫害无数正直官员。魏忠贤党羽杨维垣翻“梃击案”竭力诋毁王之寀,王被革职。三月,又将王之寀划入汪文言案(汪为正直官吏,被许显纯严刑拷打,强迫汪诬陷左副都御史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二十余人。汪文言坚持说:“以毒刑逼我陷害清廉之士,至死不能承认。”后被处死。许显纯则伪造汪文言供状,杨、左、魏等大臣受毒刑死于狱中)。魏党岳骏声诬指王之寀逼取郑国泰二万金,立即逮王之寀下狱,也惨死于狱中。崇祯元年(1628年)复官职,抚恤。
-
孝纯皇后,刘氏。初为明光宗淑女。死后进贤妃。因儿子朱由检即位为崇祯帝,追谥生母刘氏为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与光宗合葬庆陵。
-
商景兰(1605~1676),字媚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兵部尚书商周祚长女,抗清名臣祁彪佳妻。明末清初诗人,德才兼备,能书善画。其妹商景徽亦工诗。
-
王肯堂(约1552—1638年),字宇泰,一字损仲,号损庵,自号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
-
明仁宗诚孝张皇后(?-1442年11月20日),名不详,河南永城人,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之祖母。
-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