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民国人物

胡作霖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1:24:26阅读:
胡作霖《囚歌》的作者之一

中文名:胡作霖

出生地:四川开县临江镇

出生日期:1917

逝世日期:1949

人物简介

任重庆《新民报》记者,多次发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特务暴行的文章。1947年6月被捕,后经报社保释出狱。1948年6月,第二次被捕,在狱中,他一如既往,乐观豪爽,教难友大唱革命歌曲;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惨遭敌人杀害。

1934年,进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附设初中班学习。这所学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3年的学习生活,使他受到了革命熏陶。

1938年冬,在重庆读重属联中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7日,周恩来到重属联中作了关于坚持持久战的讲演,使他和同学们深受教育和鼓舞。1941年暑期高中毕业后,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1945年,大学毕业,到重庆《新民报》作外勤记者,采访社会新闻。

1945年的秋末冬初,同报社进步记者一道,在重庆深入社会底层,以笔作枪,写出了第一篇新闻稿《失业恐怖增长中,职业介绍所内幕》。他不断为失业者大声疾呼,先后采写了《佣妇命何苦,街头唱西风》,《陂衣一袭疤上加疤,呻吟在生活的鞭下》、《忍不饥火中烧,教员作扒手》等,特别是《忍饥露宿关庙者,曾是沙场喋血人》,写出了失业军官的不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

他还把接触到的社会阴暗面,通过报纸,都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春季大演习,六百个闲汉表演全武行》、《买香烟用拳脚,看军爷好威风》等等,表现了他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憎恨。他时时关怀人民大众的疾苦,处处把为人民群众大声疾呼作为己任。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的采访,并以共产党员的立场、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思考国家的前途,担心人民的命运。为争取民主、和平尽了最大的努力。连续报导了“较场口事件”、南京“下关惨案”、北京“抗暴运动”、南京、天津“五·二○”血案。他还协助重大领导学运的同学,发表宣言呼吁和平,响应“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并号召全市学生于1947年6月2日实行总罢课、进行游行示威。

6月1日,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全国性的大逮捕,他是被捕的记者之一。后来因社会舆论的种种抗议及各校的罢课声援,他被交保释放。

1948年2月26日,重庆南岸海棠中华警犬训练所发生斩杀幼童饲喂警犬事件,他立即赶赴现场采访,写成《海棠溪一幕恐怖剧,说以小孩喂警犬,动众怒警犬训练所被焚》,据实驳斥了一些反动报纸对群众正义行为的诬蔑,更使广大读者明白了事件的真象,但也更惹恼了反动当局。

1948年6月7日,国民党反动派借口他报导社会新闻有出入,强行将他逮捕,先关在巴县衙门口监狱,两个月后,转移到歌乐山下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他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抱着决不动摇的信念;1949年11月27日,敌人对被囚革命之士进行大屠杀,特务嫌屠杀进度太慢,改为用冲锋枪向牢房密集扫射的时候,胡作霖挺身面对飞射过来的子弹……他的胸膛已经被子弹穿透,他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牢门,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难友们从后窗突围,壮烈牺牲,时年32岁。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梁思成
  • 下一篇: 章宗祥
    •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 谭延闿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陈三立、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生于浙江杭州,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组庵湘菜创始人。

    • 吴冠群

      吴冠群(1903~1928),女,海南省文昌市抱罗镇高堆村人。1903年生于一个小康家庭。父亲是一名土医师,在抱罗市开设药材铺并有少量田地出租,生活较宽裕。1926年夏秋间,文昌县妇女协会成立,吴冠群当选为协会领导人之

    • 石寿才

      石寿才(1906-1935),男,乳名九妹子。福建省武平县中堡乡远富村人。

    • 李蕙仙

      李蕙仙(1869年—1924年9月13日),汉族,出生于北京南边的固安县,是梁启超的第一任夫人。1889年时任朝廷维新派大臣李端棻以大学士身份典试广东时,他非常重视具有维新思想的人才,所以特别赏识梁启超,还亲自将堂妹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