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
谭人凤(1860年-1920年)是老同盟会员和重要骨干,曾多次参加起义,出生入死。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到日本,为总结历史经验,他写下这么一段评语:“中山本中国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也,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终筹全局;其用人也,未光复以前,视为心腹者,仅胡汉民、汪精卫、黄克强三人,既失败而后,藉为手足者,又仅陈英士、居觉生、田梓琴、廖仲恺辈,而不能广揽人才;其办党也,又以个人为单位,始则放弃东京本部,专注重南部同盟,继者拒旧日同人,邀新进别开生面,非皆局量之小,手段之劣乎?至揣测华侨心理,知必发难后始能筹款,遂不计成败,嗾人轻举妄动,败后无力维持,则尤其失人心之处也,以故前后举发十数次,靡费及数百万金,无一成功之效果,卒至进退失据,不亦可惜哉!”16岁考取秀才,后累试未中,30岁时,在村内义学任塾师。在地方颇有威信,里中每有争议,务请他排难解纷。在教学的同时,开始联络会党,召集江湖朋友
在家乡开山立堂,取名“卧龙山”,自做山主,“抱一部落主义”以自雄。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他仿照“泰西教法”,创办福田小学堂,接触新学,眼界渐开,对时局日益关心。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前后,他与会党秘密联络,进行反清活动。
三十年,得知黄兴、宋教仁联络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在长沙发难,便在会党中加紧活动,先后奔走湘西和广西,伺机响应。后闻宝庆会党起事,由桂返湘相助。宝庆事败,为避免官府追捕,于三十二年(1906年)春离开县境,赴长沙,任新化驻省中学监督。同年冬,逃亡日本东京,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十二月,萍、浏、醴起义爆发,他与周震麟、洪春岩、宁调元、胡璞等受同盟会委派,回国密谋响应。事败,于三十三年初复返东京,入法政学校学习。十一月,同盟会发起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他得知起义军占领镇南关,回国将儿子一鸿的官费折抵百金,前往参战。宣统二年(1910年)与宋教仁等酝酿并于次年成产同盟会中部总部,设机关于上海,他负责党务兼军事联络工作。奔走于长沙、武昌、九江间,准备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为中部总部黄兴的联络人。黄兴、赵声在香港设立起义机关统筹部,准备广州起义,谭应召前往参加。广州起义爆发,他要求参加敢死队,因年老体弱,被黄兴劝阻。广州起义失败,有些革命党人意志沮丧,他却振作精神,加紧在长江中下游活动,激励人心,促成武汉“文学社”和“共进会”消除成见,实行联合,和衷共济,相辅而行”。宣统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他由沪赴武昌,参与湖北军政府的领导工作。二十二日,长沙起义成功,去长沙敦促湘军援鄂。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会上,当场“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军歌一首,激励士气。汉阳失守后,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立下“城存与存,城亡与城亡”的铮铮誓言,昼出洪山,夜归武昌,率领军民,坚守阵地,苦战十天,终于保住武昌,“而固民国之基础”。章太炎称赞他:“若夫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不忘平生之言者,唯君一人而已矣。”黄兴赠诗给他,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民国2年(1913年)年7月,孙中山等发动以讨伐袁世凯为目标的“二次革命”,坚决主张联络各省“同兴问罪之师,以至仁伐至不仁”。9月,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谭人凤等9人,将谭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隐居在九州福冈县,更名为林泉逸。在这里,写有带自传性质的《石叟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虽远在异国,仍关心讨袁大计。民国4年,致电蔡锷“直抵燕云,以诛元凶”。并往返于南洋、新加坡等地,筹款和组织力量,积极开展反袁斗争。民国5年6月回沪养病。6年8月,孙中山在广东组织护法军政府,他积极联络党人,坚持维护南京临时政府《约法》。
民国9年农历三月初六(1920年4月24日),在沪病逝,终年60岁,孙中山为其治丧,北京政府总统徐世昌题其遗像“青霞奇御”,归葬于新化县文田镇茅田村。
-
赖月明,江西兴国人,1914年生,开国元帅陈毅第二任妻子。1931年在"月老"李富春、蔡畅等人的热心帮助下,陈毅和赖月明结婚。红军主力长征后与陈毅失散。后与受伤掉队的红军方良松结婚,两人生有3个儿女。直到
-
孟洛川(1851—1939.9.7) ,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刁镇旧军人,著名商人,祖辈为地主兼商人。被誉为“一孟皆善”。是庆祥、瑞蚨祥掌门人。
-
施剑翘(1905—1979),原名施谷兰,安徽桐城人(今安徽枞阳人),自幼生活在山东济南。
-
孙宝琦(1867-1931) ,字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外交家。
-
罗烈生,原名纯绸,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