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清朝人物

李国英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1:03:43阅读:
李国英清初四川总督

本名:李国英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军正红旗

出生地:辽东

去世时间:1666年

谥号:勤襄

人物简介

投降清朝

李国英早年参军,隶属于大将左良玉麾下。后来,李国英经过多年征战,到明朝灭亡之时,他已经升至左良玉部的总兵。

顺治二年(1645年),左良玉病逝,李国英与左良玉之子左梦庚投降清朝,清廷将李国英编入汉军正红旗,成为汉军八旗的成员。

屡立战功

顺治三年(1646年),李国英跟随肃亲王豪格进军四川,讨伐张献忠。清军攻占成都后,李国英因功升任成都府总兵。

顺治五年(1648年),清廷正式成立四川行省,委任李国英为四川巡抚,主持四川军政事务。李国英上任之始,清军在四川的形势并不太好。当时张献忠虽然战死,但他的余部尚有数十万人。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王命臣占据川南,南明旧将谭文、谭弘(谭洪)、谭诣、杨展、刘惟明等人占据川东,李自成余部邢十万、马超、刘二虎、郝摇旗、袁宗第、李来亨遥相呼应,与清军形成对峙格局。李国英上任后,二月,谭弘即率部进攻保宁,被他击败退走。他趁胜追击,攻占顺庆、潼川、绵州等地,招降刘惟明,平定龙安、绵州、达州,巩固了满清在川西的统治。

顺治六年(1649年),李国英率军攻占安县、彰明二城,夜夺曲山关(今四川北川境内),占领石泉县。顺治七年(1650年),李国英命部将率军攻取川北地区。顺治九年(1652年),大西军余部主力在孙可望刘文秀率领下大举进攻保宁,大军横列十五里,李国英指挥清军奋力抵抗,从小道背后偷袭孙可望,斩敌数万,溺死者无数,终于击退孙可望的进攻,因功封二等轻车都尉。

顺治十一年(1654年),甄别督抚,因军功卓越,兼任兵部尚书。这时孙可望率军攻占成都,重庆、夔州、嘉定等地都在农民军和明军的控制之下,清军在四川处境非常不利。当时吴三桂大军驻扎在汉中,李国英上书朝廷请求吴三桂出兵四川,献策先取肥沃的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且屯且守,然后攻取重庆,扼其咽喉,接着顺流而下,平定夔关(今重庆奉节),最后平定云贵。顺治十三年(1656年)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入国子监。顺治十四年(1657年)9月,清廷决定全力经营四川,遂任命李国英为川陕总督,全面主持川陕地区的军民两政。同时委任高民瞻为四川巡抚。

顺治十五年(1658年)二月,吴三桂此时遂由汉中出兵,攻占了重庆。谭文、谭弘、谭诣等明军退守忠县和万县一带,联兵进攻重庆。李国英这时率军从保宁急行军至合江救援重庆的清军,大败明军主力,谭诣杀谭文后投降,李国英招降了谭弘、郝承裔。李国英率军平定盘踞在涪州、忠州的谭文余部,清军遂基本控制了四川全境。

顺治十七年(1660年),驻守雅州的降将郝成裔起兵造反,李国英亲自率军攻打雅州,郝军大败,逃往黎州,被他生擒。

顺治十八年(1661年),满清首次实现了在四川的全面统治,于是撤消川陕总督,正式成立四川总督,任命李国英为总督。

康熙元年(1662年),李国英在叙州击败前来进犯的明藩王石泉王朱奉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刘积学
  • 下一篇: 刘正宗
    • 寿庄固伦公主

      寿庄固伦公主(1842——1884):旻宁第九女。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时为琳妃。

    • 刘之协

      刘之协(1740-1800)颍州府太和(今安徽太和)人。清白莲教首领。初,白莲教支派(混元教)首领刘松在皖北、豫东秘密活动,刘之协作为教徒予以协助。

    • 丁汝昌

      历史记为您介绍丁汝昌的生平资料,包括丁汝昌如何指挥北洋水师、如何评价丁汝昌及丁汝昌自杀等相关新闻。

    •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 爱新觉罗·慧生

      爱新觉罗·慧生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侄女,父爱新觉罗·溥杰,母嵯峨浩(日本籍),妹妹爱新觉罗·嫮生。爱新觉罗·慧生(1938年2月26日,昭和十三年—1957年12月),生于伪满洲国新京市的医院里。为末代皇弟爱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