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馗是怎样成为判官的
陕西西安户县钟馗故里的钟馗的判官身份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从文献记载来看,早在北宋中后期就已出现。
始建于唐宋时期的傩庙,里面钟馗塑像与众不同:他不是通常所见挥舞金锏或宝剑的威猛形象,而是一派朝廷大员气度。庙前戏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是《老爷升堂》,这里的钟馗有另外一个尊称,名为判官老爷。
民间故事的解释是这样的:钟馗蒙受的冤屈感动了神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本来钟馗死后也和所有人一样,要去阴曹地府经受煎熬,被阎王爷管辖。但玉皇大帝听说了钟馗的冤情非常同情,于是大发慈悲。速派使者通报下界,一路放行不得刁难。玉帝似乎对钟馗刚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赞赏,还有意委以重任。在黄泉路上,钟馗接到一纸聘书,被玉帝任命为阴阳两界的判官。
这判官职务,并非无中生有。在人间朝廷官场,判官也是实力派人物。北宋官制系统中,判官协助三司使工作。三司使是政府的最高财政长官,总持国家财政大权,地位仅低于宰相。那么协助他工作的判官自然也是官场的实力派人物。由于判官财权在握,极易产生贪污腐败现象,所以历来都是选择德高望重,铁面无私的官员担任。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曾担任判官一职。在傩舞中有一种现象,那就是钟馗和包公难分彼此。他们的面具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在很多人观念里他们有着相同的性格特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位是人间的清官包青天,一位是阴间的判官钟馗。但这阴间的判官钟馗似乎权力更大。
北宋以来,民间故事成功的赋予钟馗贫苦读书人身份,以其现实意义而得到民众认同。他刚烈不屈的性格造就他成为铁面无私的判官,而与人间清官包拯形象的融合,最终使他成为最值得信赖的神明。
考察钟馗早期形象的变迁,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钟馗形象所具有的两重性。他既有儒雅、庄重的传统文人品格;也有诙谐风趣世俗一面。
在北宋《大傩图》中,宫廷画家为当时钟馗立此存照。他面带花哨的面具,载歌载舞。整个场面充满节日娱乐喜庆气氛,全然没有一位斩鬼判官的威严气度。这是北宋苏汉臣《五瑞图》,判官钟馗和其他四位神仙一起执笏作舞。也是一派和气神仙风度。
这是南宋的水陆画《三官出巡图·地官》中迎接地官大驾光临的景象。钟馗位于图画的下方,比地官的地位要低很多。
这也是钟馗作为神的独特之处:虽然历朝历代钟馗的形象在各种绘画作品中频频出现,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也多得数不胜数;但由于他的确于史无据,事出无典,加之相貌丑陋鬼气十足。从来没有得到哪一朝皇帝赐给封号,也更没有中央政府亲自出面主持给钟馗建庙的记载。然而也正因如此,民间塑造钟馗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这使钟馗获得了与众不同的世俗品格。
杨柳青锺馗门神画,是典型的"武判"样式。钟馗挥舞宝剑做出种种威武姿态,四周衬满流云、八宝、双喜等图案,活泼中带有吉祥寓意。
苏州桃花坞门神中有风度潇洒的骑驴锺馗,侍从小鬼撑破伞相随,他手执牙笏目视前方空中飞舞的蝙蝠或吊系的蜘蛛,象征"福自天来"、"喜从天降",洋溢着喜庆色彩。北京更有画店别出心裁,去除锺馗手中的武器,增添了一枚超大铜钱,谓之托钱判。
老北京读判官后面加儿话音,称判官儿,或简称判儿。于是又有人把锺馗怀里的大铜钱换成了胖娃娃者,寓意"盼子得子"。
就这样钟馗可为人间祈福得福,盼子得子,求财得财。人们生活所需一应俱全,钟馗最终成为古代民间诸神中的万应神祇。
-
“帝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只妖怪,来源于《山海经》中的记载。根据《庄子集解》:南海是显明之方,故以倏为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为无,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浑沌(帝江)为非无非有者也。倏:喻有象也;忽
-
九尾狐说起来大家都很熟悉,是常常在影视剧、小说里看道德形象。的古代也有非常多关于九尾狐的传说。话说这个九尾狐一开始其实并不是今天的形象,而且恰恰相反,是一个比较正面又光辉的形象。先秦《山海经》就记
-
今天给大家带来刑天的传说故事,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我们都知道,刑天是山海经的神话人物,刑天,即形天;在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写作“形”天,盖古文“形”与“刑”通。刑天这个人物在《山海经》
-
长的凶神恶煞、阴险狡诈,但绝大部分都心底善良、正直。绝大部分是判处人的轮回生死,对坏人进行惩罚,对好人进行奖励。判官取材于传统文化中的冥府判官。冥府判官长的凶神恶煞、阴险狡诈,但绝大部分都心底善良
-
《沉香救母》主要讲述了沉香劈开华山救出被舅舅(二郎神)困在华山黑云洞的母亲三娘的故事。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他有一天无意中看到了三娘的雕像,一下子就被三娘的美貌深深地吸引了,然而这只是雕像,没有温度、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