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公冶长无辜入狱竟因为他懂鸟语?
孔子的弟子公冶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奇异功能,就是能够听懂鸟类说的话。有一天,有一只鹞鹰飞在了他的窗台上对他鸣叫,公冶长认真倾听鹞鹰说话声。原来这只鹞鹰在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方有一只死了的獐子。你去吃它的肉,我来吃它的的肠子。”
公冶长听了鹞鹰说的话,便放下书本走出屋,跟在鹞鹰的后面朝南面走去。果然在山坡上躺着一只死了的獐子。公冶长见这只死獐子肉非常的厚实就不想把肠子分给鹞鹰,于是他把獐子背出家,独自一人烹吃了獐子。
鹞鹰见公冶长没有诚信,它殷勤地告知公冶长结果却没有吃到一点东西,非常气愤,决定找机会去报复一下公冶长。
隔了几天,鹞鹰又再次来到了公冶长的窗前,热情地公冶长说:“公冶长,公冶长,南方有一只死了的獐子。你去吃它的肉,我来吃它的的肠子。”公冶长不知道这是个陷阱,放下书,拔腿就向外走。鹞鹰在公冶长的前面忽高忽低地飞着,公冶长卷起长袖,紧跟在鹞鹰的后面跑着。没跑多远,就看见一群人聚集着,他们的中间似乎躺着一个什么东西。公冶长以为是獐子,怕被别人抢去,于是就说:“各位不要动手!这个是我打死的!”人们听到了公冶长的话就各自闪开了。公冶长跑到人们的前面,不看到是没事,一看中间躺着的竟然是一个死人,而不是獐子。公冶长急忙申辩,但是已经没用了,人们把他送到了县衙。
公冶长入狱
相传公冶长能听懂鸟类的语言,并且也因为这件事情无辜获罪。关于他入狱的原因,有一部叫《论释》的书中有记载,主要是讲公冶长通过听懂鸟声找到了老婆婆儿子的尸体,但是却被认为是杀婆婆儿子的凶手因此被入狱的故事。
公冶长从卫国返回鲁国,在他走到两国边界时听见了鸟儿相互招呼然后往清溪去吃死人的肉。不一会儿他又看见一个老婆婆在路上哭,公冶长走上去询问婆婆,婆婆告诉公冶长说:“我儿子前天出去但现在仍旧没有回来,恐怕他已经死掉了,但我又又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公冶长说:“我刚才听见鸟儿去清溪食人肉,可能那就是您的儿子吧。”
老婆婆听了公冶长的话,就去清溪看,果然发现是她的儿子的尸体。婆婆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县官,县官问老婆婆是哪里知道的,老婆婆便说是公冶长告诉她的。县官认为如果公冶长没有杀人那他是不可能知道尸体在哪里的,于是就把公冶长逮捕关进了监狱。狱官问公冶长:“你为什么要杀人?”公冶长回答说:“我是听懂了鸟语,但我没有杀人。”狱官说:“那我就试试你,如果真听懂了就放了你,如果不懂,后果自负。”
后来有一天,有麻雀停在了监狱的栅栏上,互相叽叽喳喳地叫,公冶长听了之后笑了,狱卒见此情景便告诉了狱官,狱官问公冶长为什么发笑,公冶长说:“麻雀说白莲边有粮食车翻了,粮食收拾不尽,互相招呼去吃。”狱官不信,派人去看,果然是像公冶长所说。
公冶长的故事
在孔子的七十二个贤子中,其中有一个能识别鸟语,这个人是一个打柴郎,复姓公治,名叫长。公冶长的家里只有他和他的母亲二人,生活十分贫困。公冶长从小就非常的聪明,经常跟着母亲去山上砍柴。
有一天,公冶长的母亲生病了,不能去山上打柴,可是家中又没有可以下锅的米,小小年纪的公冶长很担心,于是便背着母亲,着绳子和砍刀独自一人拿去山上打柴。公冶长来到了山上,感到非常害怕和孤单,于是就难过地哭了起来。他的哭声越来越大,惊动了山上的鸟儿,鸟儿从四处飞过来落在了公冶长的身边。公冶长看到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小鸟,感到很奇怪,其中有一直黑色的鸟问公冶长说:“你在哭啥,你在哭啥呢?”公冶长更加觉得奇怪了,心里想:小鸟怎么会说话呢?于是他便问小鸟:“你是什么鸟,你怎么也会说人话呢?”小鸟听了回答他说:“我叫八哥,本来就会说话的。”这时八哥又问公冶长:“你叫什么名字阿,为什么会在这里哭泣?”于是公冶长便把自己的名字,母亲生病和自己山上打柴的事情都告诉了八哥。
小鸟们听了公冶长说的话,觉得公冶长挺可怜的,决定帮助公冶长一起拾柴。小公冶长听到鸟儿的话非常开心,他也不害怕了,和鸟一起拾柴。很快,柴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公冶长用绳子捆好柴正准备回家,冶长,让他带回去给母亲吃。小公冶长非常感激,于是就回家了。
-
庞太师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着名反派人物,他最早出现在清代侠义小说《三侠五义》。因为其形象深入人心,后来在《呼家将》、《杨家将》、《
-
自古红颜多薄命,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的皇后,但生前就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死后竟然还被盗墓贼开膛破肚,实在是惨。阿鲁特氏是清朝同治时期的皇后,她死后和同治一起葬在了东陵。1946年,东陵惠陵墓被大量挖掘,同治
-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清朝的三宫就是乾清宫、坤宁宫、交泰殿。在这三宫的东西两侧,各有供嫔妃居住的六院,景仁宫、承
-
薛宣,西汉成帝时期的丞相,后又加封为高阳侯,娶汉宣帝之女,敬武公主为妻。汉成帝初期,薛宣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后来又代理丞相之职,但是
-
古代皇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兄弟反目的情况时常上演,已见怪不怪。但叔父和侄子相争,最后还将正统皇帝赶走,自己继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了,而这就是在明朝初期发生的“靖难之役”。建文帝兵力占优,却没办法阻止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