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朝 明朝规矩繁多 违规有牢狱之灾
衣食住行都是规矩
如果仅看朱元璋开国时期创立的明朝社会体制,以及那个体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恐怕很难把明朝同“丰富多彩”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朱元璋所创造的社会体制,是一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管理严格、简朴刻板的世界。
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初期特别是朱元璋统治时代,是一个穿错衣服后果很严重的时期。明朝社会阶层有严格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但要想不在穿衣服的问题上犯罪,却也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如果我们以现代人身份穿越到明朝,想要不栽在这条上更是困难。一是要考验自己的背书能力,明朝穿衣服的规矩极其繁琐,从发型到服装无所不包,比如束头,全国的成年男性都要束发,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着黑靴。士子百姓要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穿玄黄颜色。教坊司乐工要戴青色顶巾,系红绿帛带。女性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可以允许戴银质首饰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则必须佩带银镯子。乐妓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
上面的这些规定,只是衣着服饰规定的笼统内容,具体到穿衣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上却更是条令多多。王公贵族和职官,有权穿着锦绣绸缎,普通老百姓家只准穿着素衣绸缎。商人更惨,只能穿绢和布,有钱也不能穿绸子。
而具体到官员身上,不同等级的官员,穿衣服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官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要通过官服上的图案来界定,官职不同,官服上的动物图案也就不一样。文武官员的服装也有区别。这其中,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官们,也有特殊的服装,各地教官上任,国家都要赐予衣服,同时学校的训导,也要被赐予冠带。生员们按规定戴软巾,腰系垂带,衣着襕衫。而在生员考取国子监后,则要被赐予遮阳帽,即明朝人所说的举人圆帽以示区别。不同的衣服,标志着不同的身份,我们如果穿越到明朝去,在大街上不用问,只凭路人的衣服,就可判断出其身份职业。而我们如果生活在明朝,在不同年龄段,我们所穿衣服的改变也意味着我们人生的轨迹。
和穿衣服一样,吃饭在明朝,也是有学问的。
明朝人的饮食在明初也有严格的等级界限,比起元朝末年的享乐风尚,明朝初年吃什么、怎么吃都是件一不留神就要命的事情。
首先餐具就有严格的规定:公侯以及一品二品官员,酒盏要用金制,其他餐具用银制;三品到六品官,酒注要用银制,酒盏用金制;六品到九品官,除了酒注和酒盏用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在明朝初年的餐桌上,和穿衣服穿错的后果一样,宴会上摆错一件餐具,也同样是要被办罪的。森严的规矩下,明初吃饭的内容也很简单。
比起吃来,明朝人的住房同样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首先是王府的级别,明朝亲王的府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都要用青绿点金装饰,廊房要用青黑装饰。而王府的规格乃至房间数目,也都有严格规定,亲王如果擅自装修房间,甚至多盖府邸,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重了可以直接被处以谋反大罪。公主的府邸则又有区分,不能用金色装饰。
官员的住宅规矩更多,根据不同的品级都有不同的规定,不但外观上区别很大,甚至房间内部的厅堂以及桌椅摆放,规矩也同样的多。外观构造上,官员的住宅里不许建歇山转角、重栏重栱,不许有彩绘图案。厅堂的房间数量,根据官职的大小也有严格区别:一品二品官员家的厅堂,规定有五间九架;三品五品的厅堂,规定有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的厅堂,是三间七架。在屋脊门屋的图案上,更有严格的区别,修错了房,画错了图案,对于明朝官员来说,很可能就是一辈子全完蛋。
老百姓的房屋,更是不能超过三间五架,连彩色装饰都更不允许有。对于官员来说,这种住宅规定也是有继承权的,比如某官员官居一品后去世,他的儿女们仍然可以住在一品官员等级的房屋里。如果房屋的图案上,出现了诸如日月龙凤等象征皇权的内容,同样要以谋反论罪。
明朝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明朝开国之后,构成了明朝森严的社会秩序。按照明末历史学家谈迁的话说,也正是这种制度使明初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犯罪率”最高的朝代。
生活在明初的老百姓,有时候一不留神就会犯法。比如穿错了衣服要犯法,朱元璋在位时,曾经有军汉当街踢球玩乐,出汗了为凉快,就把裤腿挽起来,结果一挽裤腿就“违制”了,接着一群公差上来,把这群军汉抓走,不久后宣判。所有挽裤腿的军汉挽裤腿的脚都被砍掉。踢球尚且那么大风险,处处都要谨慎。如果生活到朱元璋统治的时代,想想都害怕。
社会福利好
从明初的社会制度上看,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很多方面是很痛苦的。但事实上,无论明初还是明末,做明朝的老百姓,也有幸福的一面——福利好。
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朱元璋,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的鳏寡孤独的福利院;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惠民药局,就是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
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无人照料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就要被追责,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朱元璋甚至还曾经于南京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尽管这项政策,限于封建时代的经济条件,未能全国推广,但也算是一项很大的福利。
除了这些福利机构外,明朝的福利待遇也好的很,以“养济院”为例,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三斗、库布一匹。以至于许多生活并不贫困的骗子,也假装穷人被收留进来,且赖在里面不走。而如果遇到水旱灾害等情况,对于因此而无家可归者,明朝更免费给予稻种更牛,并赐十五亩田地。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明朝更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养老制度——优老之礼,即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就要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
这种全民福利,也造就了明朝3个世纪的凝聚力。即使在部分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的时代里,明朝的老百姓对待国家依然体现出了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比如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不但明军三军用命浴血拼杀,战前京城的百姓甚至还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而在战斗打响后,北京周边百姓还有人跳上城头,自发参加战斗,用石块做武器投掷瓦剌骑兵。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史不绝书的,却是明朝北方边境上,边镇百姓常常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
-
汉景帝妃子上厕所遭遇野猪,侍卫抗旨不救,太后为何赏大臣百金!。提起来有点荒诞,却是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上厕所与野猪遭遇的女子就是汉景帝的嫔妃贾姬,翻开史料:这个贾姫大有来头,她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母,
-
在中国古代,为了打击对手,镇压反抗势力,统治阶层制定了很多残酷到极点的刑罚,如车裂、凌迟等。而有一种罚比凌迟还要恐怖,第一个被使用
-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
-
元宵节的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
-
如今提到野合,让人联想更多的就是“野战”,也就是在野外性交。野合的确有这层意思,同时还代表一种低于正当礼仪的婚配,是国家为了快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