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五大原因 融合其两家之长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2 16:59:08阅读:

提起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兰亭序》。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三,四十二人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二十六人作诗。王羲之被众人首推作序,当时王羲之有点微醉。《兰亭序》手稿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

通篇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气脉贯通,其笔法、结构、章法都完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一生先后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如:《近徐公帖》、《十七帖》、《姨母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松仁集圣教序》等等。正因这些作品奠基了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地位。但成为“书圣”有多少因素呢?

(一)时代因素和家族因素

魏晋时期,艺术开始觉醒,它首先表现为人的觉醒。当时一些上层人士或士族文人,不满于沉闷的社会现状。当时士族文化的觉醒,给王羲之艺术活动注入了强大活力。士族文化是以反对儒家名教和谶纬神学的禁锢为前提,整个思想呈自由解放的趋势。他们在言行上的表现为重感情、重个性、重精神风度、气质神韵。他们往往远离朝廷、寄身于山水之间,在大自然寻求自由与快乐。曾巩《墨池记》“方羲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他“徜徉肆恣”。尽管当时他们的手势拂尘,口吐玄言,然而实际上他们是借老庄之说反馈自然,来展示各自的才智、品鉴彼此的风采;他们看起来是遁世的,消极的,实际上他们开拓了自然美的新领域。这种标新立异的精致、脱俗就凡的言行、超逸萧散的艺术风度,就是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也就是所称的“魏晋风度”。

书法艺术是以其抽象的形式,将人的精神世界外化,也就是以这种形式为表现人的精神的载体,使超逸自若的精神与流美悦目的形式统一起来。因此,他成为了反映书家审美精致一种最理想的方式,魏晋时期写字已不再是仅仅为树碑立传,而是随咏叹感,抒发情致最佳形式。说魏晋南北朝是艺术觉醒的时代。它有三个标志:创作繁荣,出现一大批有功力的书法家,有较高水准的书法理论。

王羲之生平:王羲之,字逸少,山东琅玡临沂人,303年-361年,享年59岁。

王羲之书法成功,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王氏家族在政治上地位显赫。王羲之祖父王正,曾任尚书郎。叔祖王澄任荆州刺史。父王旷做过淮南、丹阳等地太守,曾参与朝廷大计,是晋王朝南迁的策划者之一,羲之的从伯父(丛,指堂房亲属)王敦、从父(叔)王导地位更显赫。王敦为扬州刺史,荆州、扬州因为江防重镇,在晋王朝南渡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王敦后拜侍中至丞相,王导官至太傅,拜丞相。从父王廙官至南将军,荆州刺史。王氏家族中,从将军、尚书到刺史丞相,位居要职高达二十多人,当时就有“王与马(指司马氏)共天下”之说法。而且王氏家族书法人才济济而蜚声书坛。其父王旷善书法。宋朝陈思《书小史》称其善行、隶行。明朝陶宗仪《书史会要》称:“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笔法于卫夫人,以授羲之”。王羲之从小学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而且家教甚严,据史料记载他七岁开始习字。据《书林纪事》记载:王羲之十二岁时见前代笔论于其父旷枕中,窃而读之。……旷语大纲,羲之学功日近,卫夫人见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也。近观其书,便有老成之智,因流涕曰:“此子必蔽吾书名矣。”羲之从伯王敦“工书,得家传之学,笔势雄健”,《宣和书谱》。王羲之从父(叔)王导(276-339年)工行、草书。羲之从父王廙(276-322年)书法成就最高,“能章楷,谨传钟法”(羊欣《采古今能书人名》)。王羲之丧父之后,受到其照顾与培养。王僧虔称:“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华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廙肩吾称:“王廙为右军之师”(《书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即有王廙原话:“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出画法。”

(二)王羲之先后师从两位伟大的书法大师学艺因素

先师从当时着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272-349)名,字茂漪,汝阴太宗李钜之妻、世称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山西复县)人。卫氏为卫门望族,世代善书,卫夫人“工书法,尤善隶书。”《笔阵图》传为卫夫人所撰。文章虽短,但涉及问题颇多,对书写工具、执笔、读帖、笔法、笔试、笔意等一系列问题。都简洁的介绍与描述,直到今天对学书者仍有启迪的作用,在书法教学上带有指导意义。关于王羲之师从卫夫人的记载很多。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称:“予少学卫夫人。”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晋中书郎李无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和南帖》称:“卫氏有一弟子王逸少,基能学真书、咄咄逼人,笔试洞精,字体遒媚。”

王廙与卫夫人同源钟繇,用名天下,而钟繇又是王羲之之前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能跟随这样两位大书法家学习书法,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这是王羲之能成为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王羲之遇上汉字演变的关键时期,他抓住了这历史的机遇因素

王羲之通过艺术手段,使汉字的真、行、草三体形成了独立机制,也就是使汉字完全脱离隶书影响的古法、古形的窠臼、完全去向新生。魏晋既是我国书法多体交相发展的时期,也是促成蜕变时期:除隶书继续保持汉末程式化风格,楷书已逐渐发展成熟;草书经过章草时期也已发展到今草;行书则在隶楷的递变中发展到成熟。东汉末年,隶书已普遍被楷书取代,这种取代是汉文字逐步演变的必然结果。因为书法发展的规律就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这是人们生活需要,是社会发展所决定。魏晋时期的隶书,已走上程式化的道路,艺术魅力下降。它的收笔又朝上作分势,与直行书写呼应方向不同,甚不方便。被楷书取代势在必然。此时钟繇的楷书已成熟,十分古雅。所谓古雅也就是稍带隶意。当时的行草书,虽然都已初具规模,但不同程度上都带有书的烙印。王羲之的卓越贡献就是能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开一代新风他“增损古法、裁成今体”。张怀瓘《书断》清除3点画、结构和章法上的隶书痕迹。把楷体和行书推向成熟。书体在逐变过程中,正是王羲之抓住了书法发展的脉搏,推动了宋体的突变。这种机会是千载难逢的,它既需要历史机遇,更需要超人的智慧、非凡的勇气、杰出的创作力。所以,当王羲之将自己的艺术活动与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连在一起时,产生了远比他主观意识更为伟大的结果。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揭秘水浒传中的燕青为何能进入天罡星之数

    燕青能够进入天罡星之数,让人有点儿费解。他既不是晁盖派的老班底,也不是宋江的郓城、清风寨、江州三大帮,更不是像鲁智深一样的山头首领

  • 靖康之耻中宋朝朝廷用王妃公主抵赔偿金吗

    靖康元年(1126年),在金军对北宋发动围剿时,金军提出的赔偿要求为五百万两金、五千万两银,已经远远超过宋钦宗设立上限的十倍,也就是说这项赔偿任务基本不可能完成。靖康二年(1127年),距离金军第一次围剿仅一年之

  • 大臣的妻子与皇帝私通当上皇后还把丈夫全家灭口

    西夏时期,皇帝李谅祚的继后梁氏,在入宫之前原本已经成为了大臣的妻子,但是为了上位不惜与13岁的皇帝苟且,当上皇后之后又灭了丈夫全族。从她的姓氏我们可以知道,她是一位汉女,而西夏是党项人的天下,当时汉人的

  • 古代用龟壳怎么算卦

    甲骨文是早期汉字,它又称“甲骨卜辞”,因为甲骨文的很多内容都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那么古人是如何用甲骨占卜的了?古人用龟甲占卜和大家做饭很像,做饭要买菜,龟甲占卜也要选龟,古人称这个步骤为定龟

  • 揭秘水浒传中晁盖临死前立的遗嘱有什么用意

    且说林冲等人把晁盖送了回去,因为晁天王中了一箭,宋江等人守在床边。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