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赵姨娘一个红楼梦中心里不平衡的幽怨女子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2 17:02:19阅读:

赵姨娘,她是贾政的妾、贾探春贾环的母亲,作为红楼梦里唯一彻底的丑角,女儿不认她,唯一守着赵姨娘的儿子又不成器,芳官作为丫鬟敢公然跟她打架,在下人里没有主子样,在主子里想摆主子款又明显矮人一截,红楼梦里众多女性角色中,赵姨娘确实是最失败的一个。然而,究其原因,赵姨娘的不幸是她自身所无法改变的,也与她自身定位不准确有关系。她的很多所作所为不仅有她个人的原因,也有整个家庭给她压迫的因素。

赵姨娘原本是贾家的丫鬟,后来被贾政收入房中成为了姨娘。她为贾政生了一女一子,就是探春和贾环。探春是一个很要强的女子,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在这点上不亚于凤姐。但是赵姨娘跟她却有很大的矛盾。她总是责备探春,探春为宝玉绣了一双鞋,她就说她不知道为自己的亲弟弟绣,反倒给宝玉绣。在凤姐生病期间,探春和李纨、宝钗共同管理家庭,她不是支持探春,反而一直和探春唱反调,骂探春不护着她。还有一件事就是蕊官送给芳官的蔷薇硝被贾环看到了,贾环就讨要,芳官不想把蕊官送的给他,想找些平日自己用的给他,结果不巧,家里的没有了,就用茉莉粉代替送给贾环。贾环带回去送给彩云,被彩云认出。赵姨娘气不过要找芳官算账,打了芳官,结果其他几个戏班的丫头一起来撞赵姨娘,赵姨娘被她们弄得狼狈不堪,没有一点尊重和体面,也丢了探春的脸。

赵姨娘和贾环的关系同样也不好。贾环之所以不成器,这里有很大的责任是赵姨娘的。因为贾环从小就和赵姨娘生活在一起,赵姨娘不能给他自信,只知道一味的挑唆他出去生事,回来后又只知道一味的骂他。这样的孩子,心里的阴影太多,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所能继承的只是他母亲的怨恨。赵姨娘在家庭中被歧视,但她心里又不服气,想要出头,因为她有一个资本,那就是贾环。她想依靠贾环来翻身,可是她又不懂得好好地去培养贾环,只会教他使坏,也就害了贾环。

卑微的人在饱受欺辱之后,心中的怨恨会越积越深,那么总会有爆发的时候。这里就有一个例子,马道婆知道赵姨娘心里有着很多怨恨,于是就和她说:她可以作法来治死她想害的人。赵姨娘便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另外还写给她一张五百两银子的欠条。赵姨娘可真是豁出去了。她要害凤姐和宝玉。凤姐是家庭总管,各种花销都是她来安排,凤姐也最瞧不起赵姨娘,有凤姐在,她的日子自然不会好过。她对凤姐既恨又怕,所以想她死。

那么宝玉呢?宝玉平时和她没有什么接触,也不会去得罪她,但是宝玉是贾环的最大障碍,只要宝玉在,家庭的绝大部分财产就会归宝玉,贾环得不到什么,但是一旦宝玉死了,那么贾家的所有都会成为贾环的了,她便可以咸鱼翻身了,所以她一心想宝玉死。还有金钏投井自杀了以后,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状,说是宝玉意欲强奸金钏未遂,所以金钏才死的。那么贾政觉得这是莫大的羞辱,再加上蒋玉菡的事,就痛下狠手打宝玉,差点打死宝玉。赵姨娘见到如此,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劝贾母让宝玉安心去吧。可见她是何等想着宝玉死。

正是这种长期的折磨和煎熬,造就了赵姨娘隐忍的性格、仇恨的本质以及阴险的心理。其实当初,这个卑微的女人,当她得到贾政的宠爱,并为贾府生儿育女的时候,她也是幸福的,也是渴望得到贾府众人的承认和尊重的,可是,当她得到的不是尊重和承认,相反却是冷漠和白眼甚至欺凌时,她的失望可想而知,于是,她渐渐的变成了这样。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青楼才女柳自华与名士沈逢吉是什么关系?

    在对柳自华简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另一位人物沈逢吉。沈逢吉是明末清初在杭州名重一时的一位文人,也可以说是当时的一位名士。而柳自华的闻

  • 胡太后为什么最后沦落到青楼

    北齐是历史上最短命的一个王朝,是南北时期北方割据王朝,整个朝代只经历了二十七年,共有六位皇帝,学过历史的人,想必都会给北齐这个王朝打上“变态”的标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北齐的六位皇帝,一个

  • 不一样的贪婪!揭秘明朝太监和文官贪婪手段

    明代的太监文官相比。太监的贪腐的手段往往也是简单粗暴。一般不过是吃拿卡要等等,很容易被查出来。事后抄家杀头,国家(皇帝)的损失能回来

  • 隋炀帝要强纳花木兰为妃 花木兰自杀了?

    隋炀帝是很操蛋,但是怎么能和花木兰扯上关系呢?先别急,捕风捉影它也得有个影儿对不?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不写穿越的

  • 揭秘历史上的少林僧兵 曾中埋伏全军阵亡

    这名法号月空的僧人响应号召,率领三十多人奋勇抗击倭寇。后因误入敌军埋伏,全体阵亡。据称少林方丈闻讯后带着一百僧兵,口宣佛号棒杀倭寇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