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百年不遇奇才慈禧 竟靠辅政咸丰皇帝自学成才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2 17:11:10阅读:

使慈禧命运发生转折的是她为皇帝生下了长子,即封懿妃,再进封懿贵妃,成了皇帝的二等妾。侍奉皇帝之余,慈禧以其聪明才智竟在咸丰晚年辅理其政事中自学成才,亦是百年不遇之人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咸丰死后先后在位的三名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没有一个不是傀儡,帝国的权力核心,已被“辛酉政变”置换。新的核心是史称慈禧太后或西太后为首的集团。这个咸丰帝的遗妾,晋位“圣母皇太后”时,年方26岁,在宫廷历练10年之后,纵横捭阖的本领越来越精。没有一个盟友不是她预设的清除对象。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号称清流的“翰林四谏”,主办“洋务”的湘淮军头,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满洲权贵,讲理学的蒙汉旗人大臣,乃至她的妹夫醇亲王奕等等,无不边利用边挫抑,乃至弃之若敝屣。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

慈禧的表现事实上可圈可点,正是这个女人破除满汉界限,大力起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开办洋务,造成“同治中兴”的气象;执政后期,慈禧亦发布新政诏书,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大量选派留学生,开始宪政改革等举措,是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使慈禧命运发生转折的是她为皇帝生下了长子,即封懿妃,再进封懿贵妃,成了皇帝的二等妾。侍奉皇帝之余,慈禧以其聪明才智竟在咸丰晚年辅理其政事中自学成才,亦是百年不遇之人才。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纳拉氏,联合恭亲王奕䜣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极为高压严峻。

咸丰死后先后在位的三名皇帝,同治、光绪和宣统,没有一个不是傀儡,帝国的权力核心,已被“辛酉政变”置换。新的核心是史称慈禧太后或西太后为首的集团。这个咸丰帝的遗妾,晋位“圣母皇太后”时,年方26岁,在宫廷历练10年之后,纵横捭阖的本领越来越精。没有一个盟友不是她预设的清除对象。慈安太后,恭亲王奕,号称清流的“翰林四谏”,主办“洋务”的湘淮军头,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满洲权贵,讲理学的蒙汉旗人大臣,乃至她的妹夫醇亲王奕等等,无不边利用边挫抑,乃至弃之若敝屣。

慈禧皇太后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慈禧的表现事实上可圈可点,正是这个女人破除满汉界限,大力起用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开办洋务,造成“同治中兴”的气象;执政后期,慈禧亦发布新政诏书,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大量选派留学生,开始宪政改革等举措,是为人才方面的重要改革。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妹喜结局是什么

    据说妹喜原先是有施国的公主,后来夏朝入侵有施国,有施国战败,妹喜被夏军掳掠回国献给了夏桀。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妹喜结局是什么相传妹喜美貌绝伦,而且还像男子一样配剑戴冠,不一样的性格气质,很快就得到夏桀的

  • 五代十国时期权贵们荒唐的“夜生活”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纷乱,新旧权贵们则沉湎声色,过着荒唐奢靡的“夜生活”。   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及“肉台盘”、“惊婚”等词汇,都是五代权贵&

  • 花木兰原姓魏不姓花 元朝时曾有文献记载

    《木兰辞》是一首着名的北朝民歌,被宋代郭茂倩编进《乐府诗集》。它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

  • 小说西游记里去取经的沙僧做人为何如此低调

    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最老实厚道的莫过于沙僧,这个人很少发脾气。不过早期,也曾在流沙河吃过人,而且不止一个。这样的面目凶恶、而又嗜血成

  • 唐朝到底有多放荡呢?性开放程度令人乍舌

    唐朝无疑是中国古代最开放的国度,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也包括相对其它朝代而言的性开放。唐朝之所以性开放的原因很多,愚以为唐朝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