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古代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饭 为何后来改成三顿了?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2 17:15:12阅读: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

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两顿,只有皇室四餐,诸侯三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夜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

但是我们现在都是一天三顿,如果加上宵夜,一天四五顿的人都有,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古代的老百姓从一日两餐变成三餐的呢?

细究的话,从商朝开始,人们的日常活动规律已被分成8个时段,人们吃饭的时段分别叫“大食”为上午7时至9时,“小食”是15时至17时。到了汉朝时,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一天多吃了几顿饭还大做文章。而当时,天子一般是一天四顿饭,而王公大臣们一天三顿饭。

而到了两宋时期,夜宵的制度兴起,这直接促成了夜市的繁荣。发展了国民经济。并且由于夜市的流行推动了三餐制的普及,而三餐制的普及又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了两宋时期的餐饮业和娱乐业的繁华。为了配合夜晚出来消费的人们,宋朝的娱乐内容十分丰富:演戏的、说书的,还有表演杂技的、摔跤的等等。

三餐制到南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南宋虽然在军事上软弱无力,但其社会生产力水平居于世界前列。因为三餐的普及,让两宋时期夜间市场的兴盛让城市商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促使国家更加繁荣。

难怪现在很多人都说,能吃是福啊!原来他背后有这么长的历史和推动了国民经济啊!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貂蝉死后是与刘备合葬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貂蝉是我国流传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王昭君以及杨玉环共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但她又与众不同,作为唯一一个没有正史记载的美女,

  • 唯一一位嫁给农民的公主 差点被父亲一刀杀死

    章丘市文祖镇西王黑村中心街东胡同里,有条幽静的小巷,顺巷道往西拐进一古代院落,一座壮观的二层青石楼阁展现眼前。此楼叫“望景楼”。要

  • 明器是什么

    明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即冥器。同时还是指古代诸侯受封时帝王所赐的礼器宝物。明器一般用陶瓷木石制作,也有金属或纸制的。引证解释1、即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一般用竹、木或陶土

  • 猪八戒真实武力!西游记里最被低估的是猪八戒

    在很多人心目中,猪八戒的武力只比沙僧强那么一点点,和孙悟空是没法比的,比很多妖怪都差。但这就错了,猪八戒的实力可以与猴子相提并论。

  • 宫女苏麻喇姑一生都不洗澡 死后竟葬以嫔礼!

    康熙皇帝身边神秘的女人,可以说康熙皇帝就是由她一手带大的;在1654年的时候,康熙帝出生,玄烨降生后,孝庄命苏麻喇姑照料孙儿。孝庄选她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