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不愧是大诗人李白 求职信马屁拍成了千古绝唱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2 17:15:29阅读:

谁都知道求职应该表现得谦虚谨慎、规矩得体,给捏拿着你命运的人一个好印象。就算是李白也必须这样。他给韩荆州写求职信,上来就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把马屁拍成千古绝唱。这明显缺乏诚意的画风跟我们心中的李白完全不一样。

由于他爹四处经商的原因,李白在出生档案上有点问题,不能参加唐朝的高考。想要当官,只能走举荐的路。但李白最大的弱点就是太狂,放在历史上是个美名,放在现实中却注定了人见人烦。给韩荆州写信求职的马屁拍过之后,李白就失控地再次癫狂起来,说韩荆州你要是肯见我,一定要请我吃饭,你要是想看我写的诗,你得出纸派人抄写。这求职完全是自杀的路子。王耀庆把这种狂徒本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这封求职信没有任何悬念,被世人称颂的大贤人韩荆州没有搭理李白。天晓得你韩荆州的大名能被后人知道,还不是因为李白的这封求职信恰巧是写给了你?造化也不光是作弄天才。后来李白遇到贺知章,由贺知章举荐成了皇上身边红人。但李白最终还是乘兴而来,兴尽而去,最终成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而不是庸常的弄臣。

原文:

与韩荆州书

李白写给韩荆州约公元734年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

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请您尽管测试我的文才

李白写给韩荆州约公元734年

我听说精英群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我就想这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被人崇拜到如此程度。这都因为您就像礼贤下士的周公,为天下英才操碎了心,让海内豪俊都跑到了你的门下,而且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在我看来,之所以怀才不遇的人都想在您这里收名定价,那是因为您既不会仰视富贵之人,也不会忽视贫贱之人,于是这众多投奔您的人中,就一定会有像毛遂这样的奇才。如果您给我个机会,我就是那个会脱颖而出的人。

我叫李白,出生在陇西一个平民家庭,现在楚汉之地游历。十五岁时喜欢过剑术,游历中也见过很多地方官员。三十岁写得一手好文章,又去京城拜会了很多中央领导。虽长不满七尺,但胸中志向无人能敌。那些王公大人都夸我有格局、有气概。这去的这些心路历程,我就都跟您实话实说了。

您的作品出神入化,您的德行感天动地。可以说是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希望您高高兴兴的别因为我的失礼而拒绝我。您得备一桌好饭菜,还得任凭我高谈阔论,您还可以当面测试我的文才,区区万言,倚马可待。现在所有人都把您当成评价文章好坏,衡量人才价值的最高权威,只要得到您的认可,那就是牛人。那您干嘛舍不得给我个机会,让我也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呢?

想当年,王子师出任豫州使,还没下车,就举荐了荀慈明。刚下了车,又举荐了孔文举。山涛去冀州的时候,甄选了三十多位能人,有当侍中的,有当尚书的,都是历史上的美谈。而您也推荐了严协律去当秘书郎,后来又推荐了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等等,这些人有的是以才名见知,有的以清白见赏。我看着他们不忘师恩、忠义奋发,总是备受鼓舞,您是在用赤诚之心对待这些有能力的人。所以我也不想投靠别人,只想跟着您。万一您碰上急事儿、难事儿,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这条小命就是您的。

话说回来,人非尧舜,谁能全是优点呢?我这点谋略修为还不足以自夸。至于作品,倒是攒了不少。也真想让您给看看,又怕雕虫小技,入不了您的法眼。要是您真想看看这些草根习作,还得请您送给我点纸和墨,再找个能抄写的人,我回去收拾一间安静的屋子,誊写好了再给您呈上。

几乎所有的宝剑、宝玉,都是在识货的人手中才能卖出高价。像我这样的草根,也只有在您的提携下才能放射出光彩。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