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蜀汉真的没有史官吗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1-26 11:35:47阅读:

    三国是个混乱的时代,也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很多三国爱好者会仔细研究三国史。不研究不要紧,一研究就发现大事了,蜀汉居然没有史官,陈寿的《三国志》也说蜀汉没有史官,事实真相真是如此吗?

蜀汉真的没有史官吗

    通过表面搜查我们发现蜀汉好像确实没有史官,原因也颇多,不过细细探究就会发现蜀汉是有史官的,不过是兼职而已。关于明面上没有史官,后人总结几个原因:

官制

    蜀汉不设置史官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官制原因,与其坚守的汉代正统观念有关。

    蜀汉没有史官,但是有一套文书制度,兼有史官的职能。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诏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时巴为尚书令,掌握制诏诰文书。蜀汉不设置中书省,朝廷图籍秘记由尚书省掌握,此制度与东汉相同。尚书省虽无记注史官,但其文书制度为蜀汉史修撰积累,保存了大量史料。

补充机构

    蜀汉还设置了一个机构,兼有补充的职能。秘书官以及秘书图籍制度。秘书官掌握校文献典籍。,秘书官又被称为东观。《华阳国志·陈寿传》陈寿在蜀任东观秘书郎。

    刘备还网罗了一批人从事文化事业。阆中的周群,成都的杜琼,南阳的许慈,魏郡胡潜等学者群聚蜀国。刘备还很注重历史学习,临死遗照“遗诏敕后主曰:可读《汉书》”这都说明刘备并非不在意历史,只是在官制上固守东汉,不设置史官,也无国史修撰制度。

刘备思想

    刘备以汉代后裔自居,特别是魏国建立后,建立蜀汉,并将正统观念介入他们的官制与史官制度。

    蜀汉史官是什么职位?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里留下了这么一句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看了这句话,大家首先就会想:“原来蜀国没有史官啊,难怪史料不全了。”但事实上蜀国当时设置了史官的,只是应该在刘备称帝前没有专门的史官。

    把西汉和东汉加在一起,也找不出一个职业史官。所有的史官,都是干兼职的。

    西汉时期的史官主要是太史令,太史令既是天官又是史官,本来就是个兼职官员,这与早年史官天官同源有关。到了东汉,太史令成为职业天官,史官却一直没成为独立的职位。虽然如此,记录历史的工作还是要有人做。

    当时,历史著述工作先后主要由兰台(明帝时)、东观(章帝至献帝初)和秘书监(献帝时)三个机构负责。这些机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具体的职员分别称作兰台令史、东观校书郎中(校书郎)和秘书监。从这些官号的名称也能看出来,校书郎是管校勘文字的,秘书是管理图书的,他们就是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员、出版社的编辑。

    不过这些图书管理员和编辑都是饱学之士,又守着图书(当时纸张未普及、更没有印刷术,图书是稀有资源)和档案,让他们来负责历史著述的工作,简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具体而言,这种历史著述工作有二:其一是记言记事,也就是把刚刚发生的事情记录先来,是为“注记”;其二是修撰史书(尤其是修撰本朝国史),是为“修史”。负责注记的,我们可称之为注记官;负责修史的,当然就称他修史官。不过注记官和修史官往往不这么泾渭分明,汉魏之时大多数史官既是修史官,也是注记官。

    蜀国明明有史官一职,陈寿为什么要说:“国不置史,注记无官。”原因争议颇多,后人不得知晓。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唐朝的奇葩风气 为何后宫佳丽都争着要盖章?

    唐朝时候有一本被称为《彤史》的大内藏书,是专门用来记载皇帝的风流帐的。里面有很多关于皇帝性行为生动而微妙的描写,比如:红潮、入月、

  • 潘金莲的沉沦史 真的是情夫西门庆勾搭她的吗

    潘金莲,别名潘六姐,于庚辰年庚寅月乙亥日己丑时出生于清河县,宋朝人物。逝世日期不详。在《水浒传》和《金瓶梅》这两部作品中是主要人物

  • 探秘 契丹开国皇帝的陵墓竟1000多年未被找到

    在1000多年的北方大地上,纵横着一个“奔驰如风,剽悍勇猛”的马背民族——契丹。契丹也就是后来的大辽,而契丹国的开国君主就是耶律阿保机

  • 阿房女真的存在吗

    阿房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采药女。在民间的传说中,秦王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叫阿房女,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和宫女的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女为了不让嬴政为难

  • 兴盛繁荣的“太康之治” 为何只能昙花一现?

    战火纷飞,群雄并起的三国时期持续了90余年,在“三家归晋”之后,天下百姓面对得之不易的统一与安定的局面,内心是希望能够长久维持的,所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