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张籍《藏》赏析
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 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 白蘋茫茫鹧鸪飞。
赏析:
张籍的乐府诗,白居易曾有过"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的评价。他宦游湖南时写的《湘江曲》,更是语浅情深、看似平常然而奇崛的一首。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多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饶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郁结。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加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回旋复沓的旋律,再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反复其言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绝妙江南曲,凄凉怨女诗。古风无敌手,新语是人知。"(姚合《赠张籍》)张籍这首诗,特别是他的那些优秀的乐府诗章,浅语皆有致,淡语皆有味,达到了语浅情深、平中见奇的艺术境界,因而为人们所传唱。
-
《辛夷坞》·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简析】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首《辛夷坞》 犹如一
-
咏风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浙江馀姚人,是由隋入唐的初唐四大
-
九日与友人登高 【唐】鲍溶 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几回为客逢佳节,曾见何人再少年。 霜报征衣冷针指,雁惊幽梦泪婵娟。 古来醉乐皆难得
-
点绛唇 [元] 张弘范 独上高楼,恨随春草连天去。乱山无数,隔断巫阳路。 信断梅花,惆怅人何处?愁无语。野鸦烟树,一点斜阳暮。 1.这首词的结尾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
清平乐 张炎 候蛩②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③,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①张炎:南宋末年词人。 ②候蛩:蟋蟀。 ③兰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