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中庸《征人怨》赏析: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词语解释】
金河:指今内蒙大青河。
黑山:在今内蒙呼和浩特东南。
①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玉关:玉门关的简称。岁岁:指年年月月,下文的“朝朝”同义。
②马策: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③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为暮春。青冢:汉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
④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翻译】
年年戌守在金门或者玉门关,每天都和马鞭和刀环在一起。三月初春的白雪覆盖着昭君墓,万里黄河围绕着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赏析】
这首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别有情韵回肠荡气。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第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以怨为题,却无一“怨” 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紧紧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前两句就时记事,说的是: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刀,征战不休。这两句“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无尽无穷之感,怨情自然透出。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然而,对于满怀怨情的征人来说,这只是说着了一面。他不仅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之无时不在,而且从即目所见的景象中感到怨苦之无处不有,于是又有三、四句之作。
三句写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春色未曾看”,所见者惟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肃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这两句写景,似乎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辛苦。诗虽然不直接发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通篇不着一个“怨”字,却又处处弥漫着怨情。诗人抓住产生怨情的缘由,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落笔,让“岁岁”“朝朝”的戎马生涯以及“三春雪”与“黄河”“黑山”的自然景象去现身说法,收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艺术效果,可谓妙绝。全诗对仗精工,巧于炼字,别具情韵。
-
从古时诗歌内容来看,描写箜篌的诗歌多是哀怨离愁,可能也与箜篌所处的环境有关。箜篌一般出在深宫大内,弹箜篌的人往往是孤独之人,诗人借物比兴,借用箜篌来表达这种哀怨离愁的心情。 《
-
已凉 韩偓 碧阑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释】 猩色:猩红色。 龙须:灯芯草。 ⑴绣帘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
-
故都 晚唐 韩偓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 掩鼻计成终不觉,冯煖无路
-
怨诗 孟郊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赏析: 韩愈称赞孟郊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