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瑞鹤仙》全诗赏析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环滁皆山也 。”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县),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
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在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 ”字 ,已露唱叹之情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用原作“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之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在,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摇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 ,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 。”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 ,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 。只言景无穷 ,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躬腰的样子,指老人 )、提携(须提携而行者,指小儿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在“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投壶)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 。”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 。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 。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 ?众人不知 ,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 ,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 。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 ”,反复暗示寄意所在,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用独木桥体,隐括欧阳修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同字协韵,唱叹有情,尽得原作之神韵。
“环滁皆山也 。”起句全用《醉翁亭记》首句原文。滁即滁州(今安徽滁县),欧阳修曾任滁州知州。
起笔写出环滁皆山之空间境界,颇有一份在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慰藉感,从而覆盖全篇,定下基调。下一个“也 ”字 ,已露唱叹之情 。“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 。”用原作“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之句意。词句更省净,直指环山中之琅琊。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言深秀,倍加令人神往。“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三句,以便装句法,移植原作中“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下泉上者,醉翁亭也”等句的句意直点出意境核心之所在,而语句更加省净。“翁之乐也。”此一句拖笔,变上文之描写而为抒情,词情遂愈发摇曳生姿。这句是词人统摄原意而自铸新辞 ,笔力之巨,显然可见。接下来“得之心、寓之酒也 。”二句概括原作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作文眼之句,而山谷却宁舍此不用,可谓独具慧眼。境由心生,故谓之得。酒为外缘,故谓之寓。此句较“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为内向,更为深刻。“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此三句,囊括原作“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节,于朝暮一节仅以日出二字点出,其余略去,而着力写四季。这是因为写四季尤可开拓意境之时间深度,从而与上文环滁皆山的空间广度相副 ,境界遂愈感阔大遥深,此类笔法,深得造境之理 。只言景无穷 ,而乐无穷实已寓于其中,这又深得融情之法。词人运思之自由灵活由此可见一斑。
过片,将原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躬腰的样子,指老人 )、提携(须提携而行者,指小儿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一节,尽行打并在“游也”这两字短韵的一声唱叹之中,笔墨精炼绝伦。下边着力写太守与众宾客之游乐。“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筹觥也。”筹,是用来行酒令、饮酒计数的签子。此三句,移植原作中“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投壶)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的意境、句意泉香酒洌,系泉洌酒香,倒装为的是增强语感之美。山肴泉酒之饮食,及此处略写的非丝非竹之音乐,正是野趣、自然之趣的体现。极写此趣,实透露出作者愤世之情。众人之乐以至于沸,又正是众人与太守同一情趣之证明。“沸”字添得有力,足见词人文思之奇。人心既与自然相合,人际情趣亦复相投,所以“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 。”太守遭贬谪别有伤心怀抱,故返归自然容易沉醉 。众人无此怀抱,故欢然而已。一醉一欢,下字自有轻重 。此二句移植原作中“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几句句意。下边 ,“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三句,揉合“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及“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游宴,不用乐工歌妓弹唱侑酒,因有酿泉潺潺水声助兴。其所乐者何 ?众人不知 ,但太守实以与民共乐为乐。
“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结句亦隐括原文结语:“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以雍容而平易之文情,表现了超越而深沉的哲思 ,即天人合一、与民同乐的乐观精神。此词隐括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 。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
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 ”,反复暗示寄意所在,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少陵杜鸿渐,颇薰知见香。风流有诸孙,结屋庐山阳。藉交游侠窟,猎艳少年常光怪惊邻里,收身反摧藏。江湖拍天流,罗网盖稻粱。安能衍衍饱,遂欲冥冥翔。畏影走万里,不如就阴凉。亭东亭西渺烟水,稻田衲子交行李。
-
腰垂九井璜,耳著明月璫。兰荪结襟带,芰荷制衣裳。其人虽甚远,其室大道傍。当身不著意,千载永相望。
-
群山黛新染,蒙气寒郁郁。扫除迎将家,下簟脱巾袜。南北舍小棠,况可清烦喝。鸟声废书眠,聊以休吏卒。竹鸡苦唤人,觉坐观法窟。无外同一家,惟己非万物。清波两鸳鸯,善游且能没。惊人相追飞,甚念失甚匹。舂鉏貌闲
-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
吉州司户官虽小,曾屈诗人杜审言。今日宣城读书客,还趋手板傍辕门。江山依旧岁时改,桃李欲开烟雨昏。公退但呼红袖饮,剩传歌曲教新翻。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