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夜合花 自鹤江入京,泊葑门外有感》全诗赏析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鹤江,即白鹤溪,在苏州西部。作者自白鹤溪坐船去南宋都城临安,途径苏州东城的葑门,并在此停泊。葑门外的溪流附近,是作者和他的苏州去妾曾经居住,同游之地,或许还是他们的定情之处,所以重经故地,唤起无限旧情,怀念之情无法自抑之中写下了这首怀人词。
上片回忆过去 ,写团聚的欢乐。“柳暝河桥,莺晴台苑 ”,起两句用秀丽工巧的对偶句描写苏州美丽的春景,一“暝”字写尽河边桥畔杨柳的浓密娇柔之态;不直接说晴天台苑中的黄莺尽情啼啭,而径称之为“莺晴 ”,遣词造句极幽细。“短策频惹春香”,不明点出游,而屡携短策,自见作者多次出游;亦不正面写花开,而短策在路上频频沾惹春香,自能表明沿途春花盛开之状。上文写柳,这里又写花,丰富了春景 ,上文不点春字 ,这里补点,避免了重复。这一句从春景引出作者 ,又将由作者引出他所思念的人。
“当时夜泊 ,温柔便入深乡”,时、空、人的关系更有一个跳跃:从苏州较大的范围陡然缩小到葑桥附近,从整个春日浓缩到一个夜晚,从独游扩展到两人同泊(或者竟是初次定情 )。以“温柔乡 ”写男女爱情,本是习用词语 ,但用不好则容易落入陈套 。高明的作者不连成一词用,而是把它拆开分别用在句首、句末 ,中间插入“便入”二字 ,以见情急事谐,插了“深”字,以见情挚梦甜,便显得精警有力,更能起化旧成新的作用 。“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写夜泊时的对饮。进入“温柔深乡”,这里不单指双栖同宿,相对欢饮,也是情景之一。作者自是填词老手,精于声韵之学,却忽然嫌词的韵律狭窄束缚人,似乎不合常理,其实他并非真的感叹词体拘才难,而是强调两情欢洽,一时无法尽情抒写:烛花频剪,良宵苦短,时光飞逝,夜已经很深了。记时的壶箭移动本有定时,何能忙着相催?这也无非人因欢饮而忘却时间流逝之快,从而才有此错觉。这四句情节平常 ,但都曲一层说,便显得不平常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 ,连棹横塘。”时、空关系又有变化,总忆两人互相追随的游踪:或在陆上翠陌,看她绰约轻行,犹如洛妃的“凌波微步 ”;或两人同舟连棹,游于苏州城西南的横塘一带。内容扩大了,又用对偶句把它集中描写,炼句与起笔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片写当今 ,亦即爱妾离去后的悲感。“十年一梦凄凉”,指出从欢聚到现在已时过“十年”,旧事早已化成“一梦 ”,自然的由欢乐转到“凄凉”。“似西湖燕去 ,吴馆巢荒”,互文对偶,以西湖、吴馆中的燕去巢荒,比喻自己与苏、杭二妾的生离死别,只有知道这些事情的才能明其所指。“重来万感,依前唤酒很罂。”“重来”照应上片的“当时”,“唤酒”照应上片的“酒杯长”,着以“万感”、“依前”,便觉今昔事虽略同而情迥异,沉吟呜咽,凄怨欲绝。“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是即目所见:急雨打击着溪面,岸花随风狂舞,无助的残鸦飞过“苍茫”的天空。眼中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同样的凄迷。情绪由凄怨渐入激动,笔调也由吞咽转为倾泻;情之变由怨之极,辞之变与情变相适应。急雨、飞花,出现在春末或夏初 ;“花”字上片不用 ,留在这里用;“残鸦 ”见出是黄昏而不是深夜 ,这些都是安排细致和不露针线痕迹之笔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以景语结束叙事。在船上远望她旧时曾居住过的房屋 ,已人去楼空,到这里才点出“故人”,点出二人曾同住之地。事与地皆已无人可与共同指点,所以只能孤独自念,付诸痛啮心胸的回忆;“芳草斜阳”,无形中更增添怀旧伤感之情 ,又更显示季节、时候。情绪由激动重回凄怨,笔调也由倾泻转回吞咽,借景物渲染,余情无限。
吴文英的词一向以“秾密”著称。这首词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较多,词句问虽不明用转接之辞,而脉络极清晰密致。可见其慢词风格也颇有特色。
作品赏析
【注释】:鹤江,即白鹤溪,在苏州西部。作者自白鹤溪坐船去南宋都城临安,途径苏州东城的葑门,并在此停泊。葑门外的溪流附近,是作者和他的苏州去妾曾经居住,同游之地,或许还是他们的定情之处,所以重经故地,唤起无限旧情,怀念之情无法自抑之中写下了这首怀人词。
上片回忆过去 ,写团聚的欢乐。“柳暝河桥,莺晴台苑 ”,起两句用秀丽工巧的对偶句描写苏州美丽的春景,一“暝”字写尽河边桥畔杨柳的浓密娇柔之态;不直接说晴天台苑中的黄莺尽情啼啭,而径称之为“莺晴 ”,遣词造句极幽细。“短策频惹春香”,不明点出游,而屡携短策,自见作者多次出游;亦不正面写花开,而短策在路上频频沾惹春香,自能表明沿途春花盛开之状。上文写柳,这里又写花,丰富了春景 ,上文不点春字 ,这里补点,避免了重复。这一句从春景引出作者 ,又将由作者引出他所思念的人。
“当时夜泊 ,温柔便入深乡”,时、空、人的关系更有一个跳跃:从苏州较大的范围陡然缩小到葑桥附近,从整个春日浓缩到一个夜晚,从独游扩展到两人同泊(或者竟是初次定情 )。以“温柔乡 ”写男女爱情,本是习用词语 ,但用不好则容易落入陈套 。高明的作者不连成一词用,而是把它拆开分别用在句首、句末 ,中间插入“便入”二字 ,以见情急事谐,插了“深”字,以见情挚梦甜,便显得精警有力,更能起化旧成新的作用 。“词韵窄,酒杯长。剪蜡花,壶箭催忙。”写夜泊时的对饮。进入“温柔深乡”,这里不单指双栖同宿,相对欢饮,也是情景之一。作者自是填词老手,精于声韵之学,却忽然嫌词的韵律狭窄束缚人,似乎不合常理,其实他并非真的感叹词体拘才难,而是强调两情欢洽,一时无法尽情抒写:烛花频剪,良宵苦短,时光飞逝,夜已经很深了。记时的壶箭移动本有定时,何能忙着相催?这也无非人因欢饮而忘却时间流逝之快,从而才有此错觉。这四句情节平常 ,但都曲一层说,便显得不平常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 ,连棹横塘。”时、空关系又有变化,总忆两人互相追随的游踪:或在陆上翠陌,看她绰约轻行,犹如洛妃的“凌波微步 ”;或两人同舟连棹,游于苏州城西南的横塘一带。内容扩大了,又用对偶句把它集中描写,炼句与起笔当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片写当今 ,亦即爱妾离去后的悲感。“十年一梦凄凉”,指出从欢聚到现在已时过“十年”,旧事早已化成“一梦 ”,自然的由欢乐转到“凄凉”。“似西湖燕去 ,吴馆巢荒”,互文对偶,以西湖、吴馆中的燕去巢荒,比喻自己与苏、杭二妾的生离死别,只有知道这些事情的才能明其所指。“重来万感,依前唤酒很罂。”“重来”照应上片的“当时”,“唤酒”照应上片的“酒杯长”,着以“万感”、“依前”,便觉今昔事虽略同而情迥异,沉吟呜咽,凄怨欲绝。“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是即目所见:急雨打击着溪面,岸花随风狂舞,无助的残鸦飞过“苍茫”的天空。眼中所见之景与心中之情同样的凄迷。情绪由凄怨渐入激动,笔调也由吞咽转为倾泻;情之变由怨之极,辞之变与情变相适应。急雨、飞花,出现在春末或夏初 ;“花”字上片不用 ,留在这里用;“残鸦 ”见出是黄昏而不是深夜 ,这些都是安排细致和不露针线痕迹之笔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以景语结束叙事。在船上远望她旧时曾居住过的房屋 ,已人去楼空,到这里才点出“故人”,点出二人曾同住之地。事与地皆已无人可与共同指点,所以只能孤独自念,付诸痛啮心胸的回忆;“芳草斜阳”,无形中更增添怀旧伤感之情 ,又更显示季节、时候。情绪由激动重回凄怨,笔调也由倾泻转回吞咽,借景物渲染,余情无限。
吴文英的词一向以“秾密”著称。这首词时间和空间的变换较多,词句问虽不明用转接之辞,而脉络极清晰密致。可见其慢词风格也颇有特色。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澄碧西湖,软红南陌,银河地穿。见华星影里,仙棋局静,清风行处,瑞玉圭寒。斜谷山深,望春楼远,无此峥嵘小渭川。一泓地,解新波不涸,独障狂澜。老苏而後坡仙。继菊井嘉名相与传。试摩挲劲石,无令角折,丁宁明月
-
吹笙池上道。为王孙重来,旋生芳草。水石清寒,过半春犹自,燕沈莺悄。樨柳阑干,晴荡漾、禁烟残照。往事依然,争忍重听,怨红凄调。曲榭方亭初扫。印藓迹双鸳,记穿林窈。顿隔年华,似梦回花上,露晞平晓。恨遂孤鸿
-
凡尘流水。正春在、绛阙瑶阶十二。暖日明霞,天香盘锦,低映晓光梳洗。故苑浣花沈恨,化作妖红斜紫。困无力,倚阑干,还倩东风扶起。公子。留意处,罗盖牙签,一一花名字。小扇翻歌,密围留客,云叶翠温罗绮。艳波紫
-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翦、红蜜炬。宫帽鸾枝醉舞。思飘扬、臞仙风举。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长寿杯深,
-
角断竿鸣疏点,倦萤透隙,低弄书光。一寸悲秋,生动万种凄凉。旧衫染、唾凝花碧,别泪想、妆洗蜂黄。楚魂伤。雁汀沙冷,来信微茫。都忘。孤山旧赏,水沈熨露,岸锦宜霜。败叶题诗,御沟应不到流湘。数客路、又随淮月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