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撼庭秋》全诗赏析
别来音信千里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 ,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在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 。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写的是:在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 ,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在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 !“ 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 ,目的是突出“ 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 ,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上片泛写别后相思 ,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 ,古人多有 ,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在“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 ;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在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怅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
天遥云黯
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
心长焰短
向人垂泪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词写难以排遣、无所寄托的思念之情。情无所寄,相会无期,夜长无寐,只好移情于烛:明明是人心里难过 ,却说蜡烛向人垂泪;明明是人心余力拙,却说蜡烛心长焰短。在这里,人即烛,烛即人。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开篇点题,说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 。以情语开篇后,作者接着以景写情,“碧纱秋月 ,梧桐夜雨 ”写的是:在碧纱窗下,对着皎洁的秋月 ,卧听淅淅沥沥的夜雨滴在梧桐叶上。
“几回无寐”上承景语,点破相思,说的是:有多少回啊彻夜无眠 !“ 碧纱”二句,代表不同时间、地点、景物 ,目的是突出“ 几回无寐”四字。对月听雨 ,本是古诗词中常用的写表情的动作,用于此处,思与境谐,表明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类似的意境有温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上片泛写别后相思 ,下片实写此时此地的感受。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几句写的是:登上高楼极望,只见天空辽阔,层云黯淡,更令人痛苦憔悴。其中,“楼高目断”,另笔提起,与上片“几回无寐”似接非接,颇有波澜起伏之势。“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一结三句,是全词最精美之笔。以红烛拟人 ,古人多有 ,如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使用“移情”手法,以蜡烛向人垂泪表示自己心里难过,但杜牧诗的着眼点在“替人垂泪”而且“有心”,大晏词则以“心长焰短”一语见长。那细长的烛心也即词人之心,心长,也就是情长意长,思念悠长恨悠长 ;焰短,蜡烛火焰短小,暗示着主人公力不从心,希望渺茫。这三句景真情足,读来只觉悱恻缠绵,令人低徊。
这首词妙在于淡雅闲适之外,透出一股深厚苍凉,反映了作者性情沉郁的一面。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玉字秋风至。帘幕生凉气。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送旧巢归燕拂高檐,见梧桐叶坠。嘉宴凌晨启。金鸭飘香细。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愿百千遐寿比神仙,有年年岁岁。
-
水有支流树有孙,重重门巷挂朱轩。三君雅望标人杰,千里澄波隔世喧。西对户庭徐孺宅,北传钟梵给孤园。欲知嗣续无穷胜,两两荣归汉使轓。
-
才闻太昊行新令,更祝元君望景与。白玉龟台资寿历,千春鸿福此春初。
-
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
-
玉籥秋初半,冰轮岁有期。苦吟含翰久,清宴下楼迟。雁怯波光动,蛩愁叶影危。烘帘频卷押,温酎旋凝澌。皎外蟾生滴,寒中桂有枝。星文藏熠燿,露彩见华滋。苑静疏萤湿,巢空惊鹤移。渐穿鸣瑟幌,偏鉴读书幔濛谷徒催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