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夜喜雨》全诗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霍松林)
-------------------------------------------------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很不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第三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呢?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象云一样黑。好呀!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呢?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显然是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分明是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
(霍松林)
-------------------------------------------------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觅句新知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
倚江楠树草堂前,故老相传二百年。诛茅卜居总为此,五月仿佛闻寒蝉。东南飘风动地至,江翻石走流云气。干排雷雨犹力争,根断泉源岂天意。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虎倒龙颠
-
北庭送壮士,貔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妖氛拥白马,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波。 作品赏析此乃乾元元年冬在东都观兵也。是年九月,命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鲁灵、镇西北庭李嗣业等七节度,将
-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作品赏析原注: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唐书》:来之问,字延清,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公故
-
遭乱发尽白,转衰病相婴。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叹时药力薄,为客羸瘵成。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道州忧黎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