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帝》全诗赏析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黄宝华)
-------------------------------------------------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秋作。【张远注】此在白帝城而作,非专咏白帝也。
白帝城中云出门①,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②。戎马不如归马逸③,千家今有百家存④。哀哀寡妇诛求尽⑤,恸哭秋原何处村⑥。
(此章为夔州民困而作也。上四峡中雨景,下四雨后感怀。江流助以雨势,故声若雷霆之斗。树木蔽以阴云,故昏霾日月之光。此阴惨之象也。戎马之后,百家仅存。户口销于兵赋,故寡妇遍哭于秋村。此为崔旰之乱而发欤?《杜臆》:前叙雨景,便兴下乱象。戎马,指作乱者。不如归马逸,笑其劳而无益。)
①《庄子》:“望之若屯云。”②马融《广成颂》:“闇昧不睹日月之光,聋昏不闻雷霆之震。”王逸《楚辞注》:“云兴而日月阍。”③《国语》: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书》:“归马于华山之阳。”④晁错书:“调立城邑,无下千家。”《文心雕龙》:“百家飙骇。”⑤《楚辞》:“声哀哀而怀高丘兮。”贾捐之对:“老母寡妇,饮泣巷哭。”⑥《左传》:“诛求无艺。”陈后主诗:“四野秋原暗。”杜诗起语,有歌行似律诗者,如“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是也。有律体似歌行者,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是也。然起四句一气滚出,律中带古何碍。唯五六掉字成句,词调乃稍平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拗体律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期间。它打破了固有的格律,以古调或民歌风格掺入律诗,形成奇崛奥峭的风格。
诗的首联即用民歌的复沓句法来写峡江云雨翻腾的奇险景象。登上白帝城楼,只觉云气翻滚,从城门中腾涌而出,此极言山城之高峻。往下看,“城下”大雨倾盆,使人觉得城还在云雨的上头,再次衬出城高。这两句用俗语入诗,再加上音节奇崛,不合一般律诗的平仄,读来颇为拗拙,但也因而有一种劲健的气骨。
下一联承“雨翻盆”而来,具体描写雨景。而且一反上一联的拗拙,写得非常工巧。首先是成功地运用当句对,使形象凝炼而集中。“高江”对“急峡”,“古木”对“苍藤”,对偶工稳,铢两悉称;“雷霆”和“日月”各指一物(“日月”为偏义复词,即指日),上下相对。这样,两句中集中了六个形象,一个接一个奔凑到诗人笔下,真有急管繁弦之势,有声有色地传达了雨势的急骤。“高江”,指长江此段地势之高,藏“江水顺势而下”意;“急峡”,说两山夹水,致峡中水流至急,加以翻盆暴雨,江水猛涨,水势益急,竟使人如闻雷霆一般。从音节上言,这两句平仄完全合律,与上联一拙一工,而有跌宕错落之美。如此写法,后人极为赞赏,宋人范温说:“老杜诗,凡一篇皆工拙相半,古人文章类如此。皆拙固无取,使其皆工,则峭急无古气。”(《潜溪诗眼》)
这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造势、作铺垫。
后半首境界陡变,由紧张激烈化为阴惨凄冷。雷声渐远,雨帘已疏,诗人眼前出现了一片雨后萧条的原野。颈联即是写所见:荒原上闲蹓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这里一个“逸”字值得注意。眼前之马逸则逸矣,看来是无主之马。虽然不必拉车耕地了,其命运难道不可悲吗?十室九空的荒村,那更是怵目惊心了。这一联又运用了当句对,但形式与上联不同,即是将包含相同词素的词语置于句子的前后部分,形成一种纡徐回复、一唱三叹的语调,传达出诗人无穷的感喟和叹息,这和上面急骤的调子形成鲜明对照。
景色惨淡,满目凋敝,那人民生活如何呢?这就逼出尾联碎人肝肠的哀诉。它以典型的悲剧形象,控诉了黑暗现实。孤苦无依的寡妇,终日哀伤,有着多少忧愁和痛苦啊!她的丈夫或许就是死于战乱,然而官府对她家也并不放过,搜刮尽净,那么其他人可想而知。最后写荒原中传来阵阵哭声,在收获的秋季尚且如此,其苦况可以想见。“何处村”是说辨不清哪个村庄有人在哭,造成一种苍茫的悲剧气氛,实际是说无处没有哭声。
本诗在意境上的参差变化很值得注意。首先是前后境界的转换,好象乐队在金鼓齐鸣之后奏出了如泣如诉的缕缕哀音;又好象电影在风狂雨暴的场景后,接着出现了一幅满目疮痍的秋原荒村图。这一转换,展现了经过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缩影。其次是上下联,甚至一联之内都有变化。如颔联写雨景两句色彩即不同,出句如千军万马,而对句则阻惨凄冷,为转入下面的意境作了铺垫。这种多层次的变化使意境更为丰富,跌宕多姿而不流于平板。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指出的“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或“一开则一阖,一扬则一抑,一象则一意,无偏用者”,就是这个道理。
(黄宝华)
-------------------------------------------------
【鹤注】当是大历元年秋作。【张远注】此在白帝城而作,非专咏白帝也。
白帝城中云出门①,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②。戎马不如归马逸③,千家今有百家存④。哀哀寡妇诛求尽⑤,恸哭秋原何处村⑥。
(此章为夔州民困而作也。上四峡中雨景,下四雨后感怀。江流助以雨势,故声若雷霆之斗。树木蔽以阴云,故昏霾日月之光。此阴惨之象也。戎马之后,百家仅存。户口销于兵赋,故寡妇遍哭于秋村。此为崔旰之乱而发欤?《杜臆》:前叙雨景,便兴下乱象。戎马,指作乱者。不如归马逸,笑其劳而无益。)
①《庄子》:“望之若屯云。”②马融《广成颂》:“闇昧不睹日月之光,聋昏不闻雷霆之震。”王逸《楚辞注》:“云兴而日月阍。”③《国语》: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书》:“归马于华山之阳。”④晁错书:“调立城邑,无下千家。”《文心雕龙》:“百家飙骇。”⑤《楚辞》:“声哀哀而怀高丘兮。”贾捐之对:“老母寡妇,饮泣巷哭。”⑥《左传》:“诛求无艺。”陈后主诗:“四野秋原暗。”杜诗起语,有歌行似律诗者,如“倚江柟树草堂前,古老相传二百年”是也。有律体似歌行者,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是也。然起四句一气滚出,律中带古何碍。唯五六掉字成句,词调乃稍平耳。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妄集。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内愧突不
-
江发蛮夷涨,山添雨雪流。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福鱼鳖为人得,蛟龙不自谋。轻帆好去便,吾道付沧洲。 作品赏析梁氏编在上元二年。《杜臆》:时必蜀中有兵乱,感江涨而起兴,故有末句。江发蛮夷涨①,山添
-
朔风飘胡雁,惨澹带砂砾。长林何萧萧,秋草萋更碧。北里富熏天,高楼夜吹笛。焉知南邻客,九月犹絺绤。长陵锐头儿,出猎待明发。騂弓金爪镝,白马蹴微雪。未知所驰逐,但见暮光灭。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漆有用而
-
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可使营吾居,终焉托长啸。毒瘴未足忧,兵戈满边徼。向者留遗恨,耻为达人诮。回帆觊赏延,佳处领其要。
-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作品赏析按鹤注:此广德元年秋阆州作。盖苍溪属阆州,橘熟在秋候也。《杜臆》:《地志》:苍溪于阆中为上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