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畔是谁家:王昌龄诗《浣纱女》全文翻译赏析
浣纱女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
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
今日公然来浣纱。
王昌龄诗鉴赏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
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
用的是倒装。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丽。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纱”是轻薄的绢。
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
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
今日公然来浣纱。
王昌龄诗鉴赏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
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
用的是倒装。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丽。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纱”是轻薄的绢。
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她们欢歌笑语,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 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秋雾连云白,归心浦溆悬。津人空守缆,村馆复临川。篷隔苍茫雨,波连演漾田。孤舟未得济,入梦在何年?
-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景开独沿曳,响答随兴酬。旦夕望吾友,如何迅孤舟。叠沙积为岗,崩剥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既见万古色,颇尽一物由。永与世人远,气还草木收。盈缩理无
-
《长信怨》 作者: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
玉碗金罍倾送君,江西日入起黄云。扁舟乘月暂来去,谁道沧浪吴楚分。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