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金鞍随武皇:王昌龄诗《青楼曲二首》全文翻译赏析
青楼曲二首
王昌龄
白马金鞍随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
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诗鉴赏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
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是那么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
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
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长杨是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
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试想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怎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王昌龄
白马金鞍随武皇,
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
遥见飞尘入建章。
驰道杨花满御沟,
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
夫婿朝回初拜侯。
王昌龄诗鉴赏
《青楼曲》第一首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
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是那么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是怎样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呢?这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呢?这可从《青楼曲》的第二首中找到答案。
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
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归来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长杨是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建章宫是汉武帝建造的,都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盛唐诗人惯以汉武帝比唐玄宗。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
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试想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怎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将军降匈
-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诗鉴赏 《芙蓉楼送辛渐》是诗人谪贬江宁丞时的作品,原作
-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
正字芸香阁,经过宛如昨。幽人竹桑园,归卧寂无喧。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物情今已见,从此欲无言。[一作孟浩然诗]
栏目导航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