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南海观音伏虎的传说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1 12:56:40阅读:

南海观音从前,武夷山的仙掌峰与隐屏峰一带,嵯峨矗矗冲霄汉,峦削巍巍碍碧空。怪石乱堆如坐虎,苍松挂崖似飞龙。寒鸦拣树无栖处,可叹行人难进步。在这奇险无比的峻岭中,有十数只猛虎出没,尤以那只花斑母虎最为凶悍,常是花斑母虎前头走,大小恶虎尾后跟。原来这花斑母虎非同寻常,乃是住在凌霄峰南边的虎啸岩洞中的一只老虎精。

俗话说:物以类聚。这只母虎精专跟黑心黑肠的铁板鬼学歪门邪道,还常躲在酒坛峰上偷听八仙聚会,倒也学了些本事。仗着这些本事在群虎中争霸称王。带着虎群窜进村中食人叼畜,无恶不做,唬得黎民百姓叫苦连天。

有—天,村中来了位手执钢叉,腰悬弓箭的陌生汉子,声称专倚打虎为生,捕捉蛇虫过活。此次前来,为的是解除乡民虎患之苦。

红日西沉,汉子只身上山探虎,乡民们都为他捏了把冷汗、谁知次日清晨,汉子又平安归来。说来也怪,自汉子进村后,再未发生过恶虎伤人之事。

一天半夜,汉子忽然精神—抖,拎了只布袋就要上山,乡民们也拿刀提棍,跟着汉子来到仙掌峰的巨石旁潜伏着,等候恶虎出现。汉子安置好乡民后,自己登上巨石顶,盘腿而坐,闭目养神。

二更时分,忽听北廊岩方向冷风嗖嗖,饿了几天的群虎早已按捺不住了,咆哮剪尾而来,震裂山川惊鸟兽。

那汉子把布袋迎风轻轻的—展,喝道:“孽畜,哪里走?”乡民们闻得数十声虎吼近身压来,慌忙舞刀弄棍,汉子一指鼓囊囊的布袋,笑道:“尔等莫慌,除那只花斑母虎外,其余恶虎已装入袋中”。乡人求迫,汉子曰:“勿急,我自会惩治。”转眼便不见了。众乡人抬头见云端现出南海观音,托了净瓶杨柳。原来汉子乃是观音变化,喜得乡民无一不跪地拜祷。

再说那只花斑母虎吓得落荒而逃,在武夷二曲仙榜岩被观音截住去路,观音用手一指,一块巨石化为—个小花瓶,落到掌心,随即又从头上拔下一枚金簪插到瓶中,顿变为一枝丹桂。观音一扬手,花瓶从空中飞落,只听得一声山响,把花斑母虎压伏在地。

恶虎痛不可忍,泣声求饶:“观音菩萨,弟子有眼无珠,不识你广大法力。千乞垂慈,饶我性命,再不敢恃恶了”。观音哀其可怜,手向上一挥.那花瓶又回到观音手中,谁知这母虎恶性不改,竟凶相毕露,张牙舞爪朝观音扑去。观音将花瓶往下一掷,喝声:“着!”花斑母虎便被重如泰山的花瓶压得再也动弹不得了。

后人为铭记观音的恩德,便在观音收虎的岩石上刻下了“伏虎”二字,以示后世子孙。

南海观音普陀山南海观音坐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普陀山新的人文景观,海天佛国的象征。

乘云中之龙,于南海波涛之上,又称龙头观音。南海乘龙观音相传南海一带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风愚劣,观音菩萨决心到南海弘扬佛法,发下“常居南海愿”。海龙王第五子狻猊主动化为鳌龙驮乘观音赴南海救苦救难,并随行护法,为一方百姓讲经说法、大化天下,使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过上了太平、幸福的生活。

从此,许多百姓都在家里塑了立于波涛之上的乘龙观音菩萨像供奉,既感激观音菩萨和龙五爷的法力庇护,又祈求无灾无难,吉祥平安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樊梨花助子复唐讲了什么

    樊梨花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唐高宗,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薛刚反唐。樊梨花在薛家被满门抄斩时,被梨山老母从刑场救出,后曾奉命下山相助薛刚于潼关斩杀驴头太子,事成后依旧回山修炼,最后位列仙班。樊梨花成

  • 西施舌的由来

    西施舌的来历,确实很惹人遐思,尤其文人墨客,更是颇多考究。的美女众多,为什么不叫“昭君舌”、“贵妃舌”、“貂蝉舌”,单单叫“西施舌”?这里有个传说:春秋时,越王勾践借助美女西施之力,行使美人计灭了

  • 范蠡三次散尽家财的故事

    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政治家,有文财神,商圣之称。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同时也是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他曾经“三致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这样的一个奇才

  • 狼烟和狼粪有关系吗

    狼烟,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ángyān,是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发信号时在烽火台点燃的烟火,但不是燃烧狼粪而发出的烟火。军事名词虽称之为“狼烟”,实际却不是以狼粪为原料,若以狼粪为燃料,很难收集到大量

  • 解缙打玉桶的故事

    金銮殿里,有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制的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代代相传,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历来有专人管理,谁也动不得。传说有一天,有几个大臣指着其中一只玉桶,对翰林学士解缙说:“人家都说你胆大,看敢不敢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