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识宝传说
每个民族都会流传着属于本民族的传说,蒙古族也不例外,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除了蒙古族起源苍狼白鹿的传说,还流传着蒙古族识宝传说。
成吉思汗征服了一个没有头领的部落,把该部落善于相马的阿日格岱台吉的儿子交给拥有十万匹马的主人阿拉格岱巴颜做奴仆。阿拉格岱巴颜听说这个孩子会相马,就把他叫来,问自己十万匹马中有没有良马。
这个小男孩围着马群转了三圈,回来对他说:“您的十万匹马群里没有良马,只有良马的马粪蛋。”阿拉格岱巴颜听了自己马群里没有良马后恼羞成怒,叫手下人拷打小男孩。
正巧这时巴颜的蒙古包后面传来一声马叫,小男孩一听,便对阿拉格岱巴颜说:“真正的宝马在叫呢!”就跑出去捉住了那匹马。
原来这是一匹阿拉格岱巴颜用来运水的小花马,它长满了鞍疮,翘起一撮细而秃的尾巴,长着一对老鼠耳朵。阿拉格岱巴颜取笑小男孩说:“你说我的十万匹马中没有良马,却把这匹可能被一棵草就绊倒的劣马说成是宝马,那就把这匹‘宝马’送给你吧!”小男孩回答巴颜说:“三年以后我会让您看到一匹宝马。”
三年以后,小男孩捉来已经变成良马的小花马,备鞍骑上,对阿拉格岱巴颜喊道:“小马驹已经变成千里马,小男孩已经长成男子汉,我要走了。”就逃走了。阿拉格岱巴颜的十万匹马中没有一匹追上小男孩的花马,于是阿拉格岱巴颜悔恨万分跑到成吉思汗面前说:“我失去了一个奴仆,那不是奴仆,而是宝啊!我失去了一匹马,那不是一匹普通的马,而是宝马啊!”
对蒙古人来说,马就是宝物。自古以来作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对马怀有特殊感情,一方面马是蒙古人的亲密伙伴,另一方面马是财富的象征。
在迁徙不定的游牧社会,处置财富的方式不是把金银财宝埋入地下储藏起来,而是把财富佩带在身上以示社会地位高低和财富多寡。
比如蒙古族女子昂贵的头饰和男子鼻烟壶、贵重的马鞍以及良马等都是随着游牧生活随身流动的财产。蒙古族识马传说中没有识宝者以重金购得宝物的情节,因此识马传说不是商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一般,马是由持宝者作为劳动的报酬送给识宝者的。识马传说表达了识宝者所代表的广大下层民众用劳动报酬——看起来全身长满鞍疮的劣马——经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来经营再生产,创造出财富来,从而改变自己的经济处境和社会地位的美好理想。
蒙古族识马传说表达了民众关于财富的辨证思想,即民众通过自己长期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相马经验发现财富的根源并把自己获得的经济根源——全身长满鞍疮的劣马——变成宝马——极大的财富。
-
嫦娥奔月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逄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
-
《杜十娘怒沉百宝论》出自《警世通言》,是明代拟话本中的佼佼者。杜十娘的故事并不是发生于明代万历年间一件真实的事情,宋幼清《九集》卷五的《负情侬传》,即记述此事。传末说“庚子(万历二十八年)秋闻其事于友人
-
自古洛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传说,古书云:“天下好酒数杜康,酒量最大的数刘伶。饮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刘伶三年整。”说的就是“杜康造酒醉刘伶”的故事。刘伶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出名的好喝酒,能喝酒。酒量之大,
-
立秋节气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它是暑去凉来的过渡,也是禾谷成熟的时期,自古就为人们所重视,也一路流传下来不少颇具古风的民间习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关于立秋的故事。远古传说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
-
吴三桂(公元1612年-1678年),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明崇祯时被封为辽东总兵,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