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沈石溪双角犀鸟的故事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1 12:38:28阅读:

双角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平原常绿阔叶林。双角犀鸟独特的育雏方式,吸引着许多人。由于育雏期只有雄鸟觅食,等幼鸟长大会飞翔时,雄鸟却累瘦了,所以被称为“负责任的好爸爸”。关于双角犀鸟流传着不少民间故事。

双角犀鸟介绍

双角犀鸟是大型鸟类,体长119-128厘米,翼展146-160厘米,重量2.15-4千克。雄性较大。后头和颈白色,其余上体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翅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初级覆羽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在黑色的翅上极为醒目。下体胸部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嘴和盔突均较大,基部黑色,嘴端和盔突顶部橙红色,嘴侧橙黄色,下嘴乳白色。

因为成熟的雄性双角犀鸟长着一个约30厘米长的大嘴巴和一个大而宽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

它们特别喜欢靠近湍急溪流的林中沟谷地带,平时喜欢群居生活,但是当它们产卵和孵化期间都是一对夫妻单独在巢穴附近生活。

双角犀鸟的巢穴比较奇特,可以说是有“金屋藏娇”的性质,一般双角犀鸟到了繁殖期就会去高大的菩提树等树上做巢,它们的巢密为了防止其他动物的侵犯所以封闭性特别好,只够双角犀鸟妈妈的大嘴巴伸出来,因为整个孵化期间鸟妈妈都是呆在巢穴里的,鸟爸爸不辞辛苦的一趟又一趟地从外面叼来食物给鸟妈妈和孵化后的鸟宝宝们吃。

双角犀鸟雌雄长的是有区别的,想要快速的分清楚雌雄双角犀鸟,只要看它们的眼睛就能快速分辨了,雌性双角犀鸟有更长的睫毛,而且它们眼睛边上的虹膜呈亮白色,雄性双角犀鸟睫毛短一点,但是眼睛边上的虹膜是深红色的,雄性双角犀鸟的嘴巴也更大,更加威风凛凛。

双角犀鸟的饭量是很大的,所以这决定了它们不挑食的特点,它们是杂食性动物,荤素都来者不拒,既可以吃野果种子也可以吃老鼠昆虫,而且寿命在鸟类中也算比较长寿的,最长的可活到50多岁呢。

沈石溪写的关于双角犀鸟的故事

关于双鸟犀鸟最动人的故事应该是作家沈石溪的《双角犀鸟》。

故事里在西双版纳茂密的森林中,有一座葫芦岛,上面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鸟类,一对双角犀鸟,它们住在一棵古老的菩提树上,生活了两年。

不久,雌双角犀鸟生了五枚蛋,雄双角犀鸟运来了泥土和木渣造出了一个土墙,只留了一个小小的洞口来喂食雌鸟和小鸟。

小鸟出生了,在雄犀鸟的辛苦喂食之下小鸟长大了,准备飞翔了,可一条大蟒蛇却吃掉了雌鸟和小鸟,雄鸟回来后不见了小鸟和雌鸟,忠贞的雄鸟想自杀,可它想如果它也死了谁来报儿女和妻子的仇呢?

于是它找到了蟒蛇和它搏斗,可打斗中却被捕鸟网网住,被人带回家,它三天三夜不吃不喝,人不忍心就放了它,雄犀鸟继续找那条蟒蛇,几天后它终于找到了这个凶神,又开始了一场大战,打了五天五夜,终于雄犀鸟杀死了蟒蛇,它的左脚也扭断了,“戈哈木——戈哈木”叫声响彻森林。其中的艰难困苦只有它自己知道。

这篇故事,赞美了双角犀鸟无私、敢于斗争等优秀品质。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曹不兴画作栩栩如生的故事

    曹不兴,被称为“佛画之祖”,他的笔法精细,肖形技巧高超,栩栩如生。关于他的画作逼真还有不少故事流传下来。曹不兴曾事于孙权手下,画艺高超,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画面生动欲活,有落墨为蝇等传说。绘事兼善马、

  • 伏羲画八卦的传说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他感觉有些疲劳,

  • 关于嵩山的传说故事

    中华五岳,泰山雄、衡山秀、华山险、恒山奇、嵩山奥。嵩山之奥,奥在她的林原峰坳,以及其间发生过的天地人对话故事、留存着的儒释道交融遗迹。嵩山,也因此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圣山”。那么她有哪些传说故事呢?

  • 关于樊梨花玉女转世的传说

    大唐女将樊梨花,与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并称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传说中她敢爱敢恨、胸怀广大,嫁与薛丁山为妻,协助薛丁山登坛挂帅、南征北战。根据清代薛家将系列小说,蟠桃会上,群仙赴会,玉帝驾前,金童打碎

  • 中庙寺的相关传说

    中庙寺位于巢湖北岸,因其距合肥、巢县各90里,故名“中庙”,又名忠庙、圣妃庙。该庙始建于元朝大德初年(1297),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重修,时为庐州一巨观,被誉为“湖天第一胜处”。历史上几经毁坏,至清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