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禹凿龙门的传说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1 11:26:36阅读:

大禹开凿的龙门山,就是现在龙门石窟所在。《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由此还诞生了禹凿龙门的传说。

禹凿龙门的传说最早见于《墨子.兼爱中》:「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注后之邸,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此言禹之事。今山西、陕西中间的黄河,古人称作西河。禹凿龙门是为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得利。

但在大禹那个时代,就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大禹治水的事迹传至后代,大禹成了治水的代表人物,就把一切与治水有关的事都记到大禹的名下。

龙门,是指“鲤鱼跳龙门”传说中的龙门,又称伊阙,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所在。传说龙门为应龙开辟,当鲤鱼跃龙门时,就有应龙盘旋上空。有诗赋赞曰:“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阙即伊阙。

在禹凿龙门之前,龙门山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不分东西两山。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受阻于此山无法向北流出,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洪水泛滥。

因此,大禹凿开龙门山,使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龙门山可作东西两山的统称,在其被伊水(伊河)分为两半后,其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而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传说中那个洪水泛滥的时期,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大的汪洋,类似于堰塞湖,当然在那个时期形成的规模远比堰塞湖大得多。人民窘困不堪,溺死甚多。大禹甚至遭受洪水之苦,于是带领人民首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凿开龙门山使得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鱼跃龙门的传说故事,便发生在今洛阳龙门石窟所在地。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盂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

只见它从半里外就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鲤鱼们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所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黄帝杀夔以其皮制鼓的故事

    鼓是古老的打击乐器,从文献记载看,鼓的产生,首推黄帝取“夔皮”冒鼓的古老传说。夔(音同“葵”),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古时代神话奇兽,生于东海流波山,“状如牛,苍身而

  • 三国时期有关擂茶的故事

    关于擂茶,民间流传着不少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就流传着三国时期关于擂茶的故事,据说是有位将军行军打仗时,士兵突染瘟疫疾病,喝了当地的擂茶就好了。这个将军,有说是刘备,还有说是马援,还有说擂茶和张飞有

  • 朱买臣休拜金女的故事

    朱买臣出生在吴县一个贫困的家庭中。虽然家庭贫困,但是朱买臣这个人却很好学,然而,他40岁之前的运气并不好,到了40岁都还依然是个落魄儒生。而且他还没有什么产业可以维持生计,只能靠砍柴来维持下生活。经常是背

  • 谁学了《九阴真经》

    据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相关描述,《九阴真经》是北宋年间的黄裳所著。旧版中说《九阳真经》为达摩所创。黄裳,北宋年间人士,原为文官,因校对《道藏》而悟通武学义理。及后黄裳被派遣消灭明教,官兵无能

  • 白马面具舞的传说

    每年春节期间,白马河畔的村村寨寨都有表演面具舞的习俗。神秘的面具舞无不诉说着白马人世世代代生活的艰辛,这些闪烁着民族精神的魂魄,经历悠悠岁月的无情蹂躏,穿越历史的长河,一直沿袭到了今天。与其他文化一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