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吕端迎赵恒的故事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0 15:21:33阅读:

宋真宗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但是他的登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策划政变,多亏丞相吕端的帮助才能登上皇位。在登基那天吕端还要看见皇帝的脸,确定是赵恒才肯说万岁。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太宗驾崩。太宗驾崩后,赵恒遭遇了由太监王继恩和李皇后(明德皇后)共同谋划的宫廷政变,宰相吕端一力挫败政变,于同月扶立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次年,改年号为“咸平”。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日,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在万岁殿驾崩,享年59岁。次日,太子赵恒登基为帝。按照流程,在登基大典上,群臣要跪拜新皇帝,齐呼“万岁”。可是,站在第一位的宰相吕端却让大家等一等再下跪,他伸着脖子往龙椅上仔细张望,让众人十分诧异。

新皇登基,宰相为何不让跪拜呢?皇帝身边的内侍都看不下去,开始催促,没想到的是,吕端却说:“你把帘子掀开,我要确认‘皇帝’的身份。”面对这个要求,宋真宗赵恒非常无奈,他只好让吕端走上前来,打开卷帘。吕端亲自确认龙椅上坐的是赵恒本人后,才退下去,然后带领百官再次下跪,高呼“万岁”。

对此,《宋史》云,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这是怎么回事呢?一切还要从头说起。吕端,字易直,北宋初年著名的宰相,吕端的父亲曾是后晋的兵部侍郎,后来归降后周。赵匡胤登基后,吕端因父亲的荫恩,被封为千牛备身,即大内侍卫。吕端在基层磨炼多年,直到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吕端被晋升为开封府判官。

众所周知,当年赵匡胤去世,宫中有“烛影斧声”的传闻,在太监王继恩的帮助下,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了赵匡胤的皇位。从此,王继恩得到重用。21年后,赵光义病重,王继恩还想再搞一次“烛影斧声”,暗中帮助大皇子赵元佐登基。

早在三年前,宋太宗便立下三子赵恒为太子,王继恩等人私下认为,若太子成功继位,自己没有半点功劳。不如趁机扶持大皇子赵元佐登基。于是,宦官王继恩联合李皇后等人,决定趁宋太宗病重时,密谋立赵元佐为新君。

公元997年三月二十九,宰相吕端入宫,他看到宋太宗危在旦夕,又看到王继恩和李皇后严密把守宫殿,吕端知道太子赵恒可能还不知道父亲病重的消息。于是,吕端心生一计,他一方面拖住王继恩和李皇后,另一方面在玉笏上写下“大渐”两个字,派人偷偷送到太子府上。“大渐”即病危的意思,太子赵恒看到吕端写的两个字,不顾阻拦闯入万岁殿,破坏了王继恩和李皇后的阴谋。

接下来,宋太宗赵光义驾崩,王继恩仍然不死心,和皇后商量发动宫变。吕端骗王继恩说:“先帝有遗诏在中书画阁中。”王继恩信以为真,连忙去取遗诏,不曾想吕端紧随其后身后,待王继恩进入书画阁,他立即反手把门锁上,王继恩独自被锁在书画阁中,再也无法和外界联系。

关键时刻,宰相吕端用最简单的办法,困住了狡诈的王继恩。李皇后见王继恩迟迟不来,知道大势已去,便同意太子赵恒即位。就这样,宋真宗登基了。

尽管如此,在宋真宗的登基大典上,宰相吕端还是不放心。因此,在众人要下跪时,他拦住了大家。待他亲自走上台阶,掀开帘子,看到坐在龙椅上的人确实是赵恒后,吕端才放下心来。带领群臣跪拜新皇帝,齐呼“万岁”。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张仲景巧治府台

    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府台派家人去请张仲景,来给女儿看病。那阵子,伤寒病正流行,张仲景每天早

  • 包拯买肉的故事

    其实,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包拯买猪肉只是影视作品中改编的故事,这个故事虽然很简短,但包拯买猪肉其中蕴含的道理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在影视作品中包拯有两个哥哥嫂子,包拯是最小的老三,大哥是宽厚老师勤勤恳

  • 关于解缙的民间故事

    大明奇才解缙是吉安吉水人,是庐陵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几起几落,充满传奇色彩,有关他的故事传说数百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他的家乡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下面小编就介绍几则故事给大家吧!故事一:师生对

  • 一人不进庙是什么意思

    农村俗语是什么?农村俗语其实就是老一辈用他们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比较通俗的话语,它们为什么会那么广为人知,其实也是有原因的。要是全是枯燥乏味的长篇大论,很难普及大众,为人所接受;而农村俗语通俗易懂,

  • 傣族花街节的由来

    花街节是我国傣族中唯一带“花”的节日。所谓“花”指的是如花般美丽的妙龄少女,这些节日当然是指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盛大集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腰傣人一年两度的花街节,是卜哨姑娘们赛美,卜冒伙子们选美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