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神的传说共有哪几个
说起南海神庙的建立,人们自然会问起南海神的名字。南海神叫祝融,也有史书称其为祝赤,是祝融和赤带的简称。其实祝融和赤帝是同一人,祝融本是火神,今天一旦发生火灾,人们仍然认为祝融君光临。那么他又怎样合水火为一神的呢?这有许多传说。
传说一
祝融是中国帝王。他以大施化,号为赤帝。相传,祝融还是一个音乐家,他经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传说二
上古帝喾(ku音酷)在位时,有一个叫重黎的人,是倾项的儿子,他的官职是“火正”,即火官。重黎忠于职守,努力为帝喾和广大黎民服务,当火宫有功,帝喾于是赐以“祝融”的封号。“祝”是永远、继续的意思,“融”是光明的象征,就是希望重黎继续用人来照耀大地,永远给人带来光明。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舜庙的南峰,即今之祝融峰下。
传说三
黄帝时期,黄帝南巡,分不清方向,于是请“祝融辨乎南方”,也就是应该说,衡阳的南岳,最先是由祝融辨出来的,他因此担任了司徒的职务。后来,祝融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的始祖。
今衡阳南岳祝融峰顶还有一座祝融殿,殿后岩石上建有石栏杆,可以凭栏望北山的风光。
这个火神,楚人的始祖祝融又怎样兼任海神的呢?古人认为,南方属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火之本在水,故祝融合水人为一神,且符合周文王八卦中离“=”属火,方位在南方的卦象。
传说四
尧帝时期,洪水滔天,浸山灭陵,黎民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尧帝下令鲸(人名)去治理洪水,可是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后来,鲸知道天上有一种称为“息壤”的宝物,只要用一点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起来,积成山,堆成堤,于是鲧想办法到天上偷了息壤到人间。用它堵塞洪水,大地终于渐渐看不见洪水踪迹了。但是,上帝知道息壤被窃,就派人神祝融下凡,在羽山地方把鲧杀死,井夺回余下的息壤。上帝还命祝融监视人间治水,命他掌管一方水的大权。由于祝融属南方之神,所以就合水火为一神,兼任南海之神了。
既然祝融兼了南海之神,当然要选择一个供他管理南海的驻地。这个地点最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靠近南海出海口,附近有港口,方便海船的出人祭祖;二是附近有一定的人口,能常有人到庙中顶礼膜拜和供奉管理。位于南海之滨珠江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离广州城约80里,在珠江北岸,面临扶胥江(珠江的一段),东连狮子洋,下接虎门,背靠广州,是古代出人广州的海路交通重地,经此放洋出海,可以抵达南海各国。扶胥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被称为“去海不过百步,向来风涛万顷,岸临不测之渊”。这里成为建海神庙十分理想之地,于是,人们就在此建立了南海神庙,使祝融有了居所。
但是,祝融身兼大水两职,衡阳南岳祝融峰才是其真正的宫殿,南海神庙则为其离宫。事实上,南海神庙的建立,是与南北朝以来,广州地区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海上交通贸易频繁有密切关系。当时,中国和西域各国的交往,除了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外,海上交通迅速发展,不少海外商贾、僧人等乘舟从海上来华,中国海舶亦出洋到番国。由于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祈求海神保护的愿望也与日俱增,隋文帝开皇十四年下诏建南海神庙,可以说是水到渠成,适应了当时民间和官府的需要。
-
明教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教派,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于唐朝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甲午年))传入中土,768年被允许在长安及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明教的教义是惩恶扬善,度化世人,因此如果皇帝昏庸
-
民间流传着“樊梨花救援飞雪关——不记前怨”这句歇后语,为什么这么说呢?樊梨花救援飞雪关——不计前嫌的由来是什么呢?它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呢?这次,薛丁山没法儿,拿着元帅令箭又来到寒江关下,口口声声讲自己是
-
由甘肃进入新疆要经过星星峡。星星峡并非峡谷,而是隘口。它是由河西走廊入东疆的必经之处。素有新疆东大门“第一咽喉重镇”之称。星星峡是雄踞于丝绸古道上的险关要隘,四面峰峦叠嶂,一条S形的山路蜿蜒其间,两旁
-
钓鱼是比较常见的,但是能上金蟾抱鲤鱼的确实很少见。近日,东北大哥钓上“金蟾抱鲤”,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那具体是怎么回事?有何寓意呢?1月24日,辽宁鞍山一名钓友在冰钓时钓上了一条头部骑有一只蛤蟆的鲤鱼。
-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成就的文言小说精品。它反映了我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尸变》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