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传统民俗 > 民间传说

妺喜亡夏的说法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19 15:04:49阅读:

夏朝灭亡,有说法是因为王后妺喜妺喜喜好奢侈,夏很是宠爱她,做尽了荒唐事,最终导致夏朝灭亡。

关于妺喜灭亡夏朝的说法有两种,间谍说和失宠报复。

第一种说法,间谍说。据《国语》记载,妺喜与商朝大臣伊尹密谋,而使夏朝灭亡。妺喜很有可能成为像西施一样的角色,是有施氏派到夏朝的间谍。第二种说法,失宠报复。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夏十分宠爱二女,虽然她们没有生育,夏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字,华玉刻上“琰”字,以示珍爱。妺喜则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带,妺喜心生怨恨,于是与伊尹秘密来往,泄露夏朝的机密。夏桀只顾眼前的美女,忘记昔日的恋人,所以,妺喜便与伊尹里应外合,夏朝就此灭亡。

间谍

夏朝方国(也有的称作部落)有施氏原本臣服夏朝,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后来由于王室衰败,朝廷腐化,夏王贪得无厌,横征暴敛,索要的东西(包括美女)越来越多,无法满足他的私欲,一时天下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有施氏带头不朝不贡。

当时正值夏桀在位时期,夏桀为稳住自己的江山、遏制四方造反的苗头,于是决定以武力征服有施氏,杀鸡给猴看,夏桀纠集其他方国带领数万大军开始东征,有施氏占据天时地利,由于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在众多的方国之中应该是比较有实力,不然,他们也不敢公开跟夏朝叫板,但是“好汉架不住孬儿多”,由于他们面对的是夏朝和其他方国共同的攻击,浴血抵抗数月之后,不得不放弃抵抗。

媾和的条件之一就是献出有施国的公主,举国最美的姑娘——妺喜,后来的一些传说讲,夏桀得到妺喜后,更加荒淫无度,常常把她抱到双膝上,日夜不停地陪她饮酒,面对挥霍无度的昏君,百姓是敢怒而不敢言,百姓实在无路可走,有的人对着太阳指桑骂槐道:“你这个可恶的太阳什么时候完蛋啊,我真愿意和你一道灭亡。”

此时,强大起来的商国首领商汤用苦肉计,派来一位间谍伊尹,伊尹很快受到夏桀的信任,并与妺喜配合行动,使夏朝最终被商汤所灭,结束夏朝长达近500年的统治,从这个意义上说,妺喜曾帮助商汤灭夏,也可以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女间谍。

报复

妹喜一直备受夏桀的喜欢,直到夏桀去岷山之后,岷山战役之后,得到两位美女,都是和妹喜完全不一样,温婉如玉,知书达理。夏桀就十分宠爱她们两个美人,渐渐对妹喜冷淡了。一直被宠爱着的妹喜就很不习惯夏桀的冷落,就想到报复,刚好有叫伊尹的人暗中联系妹喜,就这样妹喜也慢慢地不把夏桀放心上,更是做了一个更可恶的事,就是间谍。妹喜成了一名为吴国牟利的间谍,这就是爱成恨,也符合她女汉子的直爽行事风格。

之后,在妹喜的帮助下,伊尹在短时间内就受到了夏桀的信任。在两个人的极力配合下,夏桀越来越荒淫无道,夏朝也就此灭亡。如果知道就是女人之间的嫉妒以及爱恨,导致了夏朝一步步走向了灭亡,夏桀应该也不会冷落妹喜。

虽然妺喜为商灭夏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却没有受到赏赐。因为商汤向诸侯声称,夏桀荒淫无道,也有着妺喜的原因,所以他将两人一同流放到南疆。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民谣谚语-气象篇

      ◆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   ◆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十雾九晴。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夜星繁,大晴天。   ◆河里

  • 杨玉环和李隆基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李隆基在位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先天元年(712年)

  • 长生不老药的故事

    长生不老药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能使人长生不死的药。出处《韩非子·说林上》:“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历代帝王都在追求的神药。继秦始皇之后历代帝王以及王公贵族,都呈现

  • 伏羲画八卦的传说

    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他娶了自己的妹妹,大名鼎鼎的女娲娘娘,两个人生育了人类。他还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教会了人们很多东西,还曾经在泰山举行了封禅仪式。完成这些事情之后,他感觉有些疲劳,

  • 孔子幽默劝和吵架之人的故事

    过去,有两个道学先生。一天两人相遇,三句话一说,就争论起来,各自认为自己是真道学,骂对方是假道学。互不相让,争论不下。于是,就去找孔子裁判。孔子见他俩来了,连忙下阶来,深深一鞠躬,说:“你们学理很大,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