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公元前三一九年魏惠王死后,由于东方各国的支持,魏国改用公孙衍为相国,张仪失宠离去,惠施重回魏国。
惠施是战国政治舞台上最活跃的人物之一,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惠施的政治生涯主要在魏。因此经常为外交事务被魏王派到其它国家,曾随同魏惠王到齐的徐州,朝见齐威王。他为魏国制订过法律。
惠施在魏期间的突出政绩,一是“为魏惠王为法”,二是主谋齐、魏相王,三是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荆联合抗秦。其时张仪在魏,由此与惠施发生争论,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转宋,与庄子相晤论学。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曾发生过著名的“濠梁之辩”。魏惠王卒后,张仪被逐,惠施返魏。为魏使楚,与南方奇人黄缭论天地风雨雷霆之故。后又为伐齐存燕使赵。
数年后惠施卒,终年约六十岁。
-
公仲侈,姓公仲,名侈,一名公仲朋。春秋战国时期韩国重要臣子,韩宣惠王时期得到重用,力主结好秦国连横,后秦韩交恶后,率军坚守宜阳,失败后重新与秦国交好,并为韩国取得了重要城市武遂,后参与储君之争,抵御了
-
郑灵公(?—前605年),姬姓,郑氏,名夷,春秋时郑国第十位第十二任君主,郑穆公之子,故称公子夷,郑襄公之兄。
-
陈佗(前754年─前706年):本名妫佗,一说名妫他,又称为五父。为中国春秋时期诸侯国陈国君主之一,是陈文公的儿子。
-
历史记为您提供吴起的简介资料,包括吴起死因、吴起变法及吴起杀妻求将的故事等最全的新闻。
-
鲁穆公(前410―前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国第二十九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