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玄
刚劲亮直
傅玄的祖父傅燮,曾任东汉汉阳太守。父亲傅干,是曹魏的扶风太守。傅玄少时孤苦贫寒,但博学多识,文采出众,通晓乐律。他的性格刚强正直,不能容忍别人的短处。
傅玄最初在郡里任计吏,两次被推举为孝廉及太尉府的征召,他都不就任。后被州里举为秀才,任郎中,与东海人缪施都因当时美名被选拔为著作郎,奉命撰集《魏书》。?
受封鹑觚
傅玄后来参安东、卫将军军事。转任温县令,又升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任内颇为称职,多次上书陈说治国之策,都时事多有匡正。
公元264年(咸熙元年),五等制建立后,傅玄受封为鹑觚男。同年,司马炎继位晋王,以其为散骑常侍。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进封傅玄为鹑觚子,又加官驸马都尉。?
共掌谏职
司马炎刚即位时,广纳直言,傅玄与散骑常侍皇甫陶共同掌管谏官之职。傅玄于是上疏请求推荐贤才,司马炎同意,并让傅玄草拟诏书献上。傅玄上疏认为:应该撤除闲散无用的职位,并建议统一规划天下若干人分别为士人、农民、工人、商人。尊崇儒道崇尚学术,以农业为贵,以商业为贱。又提起先前皇甫陶建议任命散官都要经考核事的上奏,认为应该制定相应的制度,考核天下官员,缩短居官时间久,以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教化,争着做一些政绩。还认为应该将恢复儒学看做当务之急。书上奏后,武帝下诏褒赏。不久,傅玄升任侍中。
最初,是傅玄推荐皇甫陶的,但等到入朝后两人就有抵触,傅玄因政事与皇甫陶争执,被有关部门弹劾,两人都因而获罪免官。?
上言五事
公元268年(泰始四年),傅玄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当时州郡多有水涝旱灾,傅玄又上疏陈述应做的五事:
应该在用牛问题上以雇佣士兵用官府的牛给予利润十分之四,用私人的牛则与官府平分。
应该重申汉代对于开垦农田不务实,验证后便诛杀二千石俸禄官员的旧典,以警戒天下郡县,都用死刑督促他们。
应该重新选用河堤谒者,并将其分为五部,使他们各自精通分掌的职事。
应该询问河堤谒者石恢关于水利和农田方面的得失,会对现今的田税制度有所补益。
应该在高平川再设一郡,让安定西州都尉征募乐意迁徙的百姓,以大量免除徭役之数来补充,这样来打通北行的道路,渐渐充实边境,以防羌胡屡次反叛。又建议将这安定和武威二郡归秦州刺史胡烈统管。?
武帝下诏回报说:“得到你所陈奏的应办之事,谈到农事的得失和水利官员的兴废,以及安定边境抗御胡夷政事宽严的事,你的陈述周详完备,一应俱全,这的确是治国的根本大事,当今的迫切任务。你的论述都很正确,朕深知你忠心王室,你要更广泛地思考应做的事,并把情况告诉朕。”?
因事免职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傅玄任太仆。当时连年五谷不登,西羌胡人骚扰边境,武帝下诏让公卿讨论这些事。傅玄应答武帝所问,陈述事理恳切率直,他的建议虽然没有全部施行,但时常得到宽容。后转任司隶校尉。
公元278年(咸宁四年),景献皇后羊徽瑜驾崩,在弘训宫设立祭丧的位置。按旧制,司隶校尉上朝时应该在端门外面独坐一席。而进入殿内,便按司隶校尉的官秩在众卿之下,按次序就坐,与人同坐一席。而谒者认为弘训宫是在殿内,于是把傅玄的位置设在卿位之下。傅玄大怒,大声呵叱谒者。谒者假称是尚书安排的,傅玄又面对百官大骂尚书并离席。御史中丞庾纯劾奏傅玄大不敬,傅玄自己的上表又不合事实,因而坐罪免官。
傅玄天性严峻急躁,碰上事情不能有所宽容;每次有奏疏检举,有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他便手捧奏章,整饬自己的冠带,焦躁不安地不睡,坐着等天亮。于是那些王公贵族都对他感到畏惧屈服,使得台阁之间风气清廉。不久,傅玄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赐谥号为刚。?
后来被追封为清泉侯,其子傅咸世袭爵位。?
-
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会稽内史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
-
褚裒(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
-
殷顗(?-397年),字伯通,小字阿巢,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大臣,太常卿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性情通达率直,颇有才气,从小与堂弟殷仲堪都很有名声。
-
桓宣(?~344年),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东晋时期将领,义阳太守桓诩之孙,冠军长史桓弼之子。
-
裴骃(yin),字龙驹,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南朝著名史学家,与父亲裴松之、孙子裴子野,并称“史学三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