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牢之
刘牢之曾祖父刘羲,以善射著称,曾任北地、雁门太守。父亲刘建,有武将才干,官至征虏将军,以勇猛雄壮著称。刘牢之面色紫赤,胡须与双目生得奇异,让看到的人感到惊奇,而且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
太元二年(377年),谢玄镇守广陵,当时前秦苻坚力量强大,谢玄招募勇壮威猛之士,刘牢之与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响应招募,因勇猛被选中。谢玄任命刘牢之为参军,率精锐部队作前锋,百战百胜,号称“北府兵”,使敌人望而生畏。太元三年(378年),苻坚部将句难率兵南侵,谢玄率何谦等迎战。刘牢之则在盱眙一带夺取句难的辎重及运输船只,战后以功升任鹰扬将军、广陵相。太元八年(383年),车骑将军桓冲率军十万攻襄阳,宣城内史胡彬率部进军寿阳,以策应桓冲。刘牢之则率两千士兵,作为胡彬的后续部队。
太元八年(383年)八月,淝水之战爆发,苻坚派其弟苻融及猛将张蚝攻陷寿阳,谢玄派胡彬与刘牢之阻击苻融、张蚝。胡彬军驻扎在硖石,不敢贸然前进。苻坚部将梁成又率二万兵马进驻洛涧,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抗拒梁成。刘牢之与敌军相距十里,梁成沿涧列阵,以为险阻。刘牢之带领参军刘袭、诸葛求等率部径直渡过涧水,临阵斩杀梁成及其弟梁云等,又派兵截断敌军回撤的渡口,敌军步兵骑兵全线崩溃,争渡淮水,被刘牢之斩杀俘获万余人,缴获全部器械。苻坚不久后也在淝水遭到惨败,逃回长安,余部纷纷集结退守城池。
太元九年(384年),刘牢之率北府兵北伐,攻占谯郡,派安丰太守戴宝率兵镇守。刘牢之被晋升为龙骧将军、彭城内史,因战功卓著被赐封武冈县男,食邑五百户。刘牢之又进驻鄄城,征讨那些还未降服的敌寇,黄河以南的许多堡垒武装望风归顺。当时苻坚之子苻丕据守邺城,为后燕慕容垂所围困,于是请求归降东晋,刘牢之领兵接应苻丕。慕容垂听说晋军来救苻丕,便从新城往北撤离。刘牢之与沛郡太守田次之率部追赶,行军两百里,到了五桥泽(今河北临漳北),士卒争抢辎重,阵容逐渐混乱,慕容垂乘势攻击,晋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刘牢之跃马跳过五丈涧,得以脱险。遇上苻丕的救兵,一起进入临漳,召集战败失散的士卒,士气稍有振作,因战败被召回。不久,刘牢之又被任命为龙骧将军,镇守淮阴城。后戍守彭城,兼任彭城太守。刘黎在皇丘称帝,刘牢之率兵将其消灭。苻坚部将张遇派兵攻克金乡,围困太山太守羊迈,刘牢之派参军向钦之击退张遇,慕容垂叛将翟钊接应张遇,刘牢之引兵返回。翟钊退兵,刘牢之乘机占领太山,追击翟钊至鄄城,翟钊兵败逃往河北,刘牢之于是俘虏张遇回到彭城。司马徽在马头山聚众反抗朝廷,刘牢之派参军竺朗之将其消灭。后燕慕容氏攻打廪丘,高平太守徐含远频频告急,刘牢之无力救援,以怯弱畏敌罪名被罢官。
隆安元年(397年),王恭起兵讨伐王国宝时,起用刘牢之为司马,兼任南彭城内史,加拜辅国将军。王恭派刘牢之击败王廞,让刘牢之兼任晋陵太守。王恭自负门第高贵,才能超拔,因而傲物凌人。当讨伐王国宝的檄文传至京都,朝廷诛杀王国宝、王绪后,王恭自以为功德威望大显天下,虽然依仗刘牢之的力量打败了王国宝,但不过只把他当作一个行阵打仗的武夫而已,很轻待刘牢之。而刘牢之自负有才,心中怨恨。隆安二年(398年),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进谏道:“将军今天的举动是承载着伯舅的重任,秉持着忠贞的节操,相王司马道子凭借周公旦的尊贵地位,在时下享有很高的声望,去年他已经杀了王国宝、王绪,又送来了王廞的书信,这是已经深深屈服于将军的表现啊。近来他所任用的,虽然不都妥当,但也没什么大错。割出庾楷辖下的四郡来配给王愉,对将军您来说有什么损失呢?难道还能再搞一次清君侧吗!”王恭虽然不听,但也对刘牢之许诺:“事情成功了,就把北府交给你。”于是派刘牢之率帐下督颜延先去占据竹里。这时,司马元显派庐江太守高素游说刘牢之倒戈,答应事成后,许他代替王恭的官职封号,刘牢之答应了。王恭的参军何澹之将这一密谋告诉了王恭。但王恭因为刘牢之与何澹之有矛盾,所以怀疑何澹之所言的真实性而不予采纳。王恭又置办酒席,盛情款待刘牢之,拜刘牢之为兄长,将精兵利器都配给他,让他做前锋。行军至竹里,刘牢之便杀了颜延,背叛王恭,归顺朝廷。同年,王恭兵败被斩,刘牢之代替王恭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的军务。刘牢之本是低级将领,一下子占据了王恭的显赫职位,众人都无法心悦诚服,刘牢之便重用心腹徐谦之等人以加强自己的势力。当时,杨佺期、桓玄率部威逼京师,上表为王恭申辩,请求朝廷诛杀刘牢之。刘牢之率北府兵急速行军奔赴京师,驻扎在新亭一带。桓玄等人接受诏令从京师退兵,而刘牢之则回兵镇守京口。
隆安三年(399年),孙恩起义军攻陷会稽城,刘牢之派部将桓宝率兵援救三吴地区,又派儿子刘敬宣率军为桓宝的后续。救兵到曲阿,吴郡内史桓谦已弃城逃走,刘牢之便统率大军东征,上奏朝廷,即刻进军,到吴地,与卫将军谢琰联合进击孙恩,屡战屡胜,斩杀其许多军士,一直打到了浙江。刘牢之因功被拜为前将军、都督吴郡诸军事。当时谢琰驻扎乌程,派司马高素配合刘牢之作战。刘牢之率大军渡浙江,孙恩畏惧,率部逃到海上,刘牢之回师镇守京口。隆安四年(400年),孙恩又乘机攻占会稽,杀害卫将军谢琰。刘牢之晋拜镇北将军、都督会稽五郡,再次率部东征,进驻上虞,派兵戍守诸县城池。孙恩攻克吴国,杀害吴国内史袁山松。刘牢之派参军刘裕讨伐孙恩,孙恩率部退回海上。不久,孙恩浮海突然到京口,战士十余万,楼船千余艘,军容强盛。刘牢之在山阴,派刘裕领兵从海盐堵截孙恩,刘牢之自率大军援救京口。刘裕所部兵力不足千人,与孙恩交战,击溃孙恩。孙恩听说刘牢之已回京口,便率部逃向郁洲,又被刘敬宣、刘裕等人打败。自孙恩战败自杀后,刘牢之声威大震。
元兴元年(402年),朝廷打算讨伐拥兵叛乱的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任江州刺史。司马元显派遣使者同刘牢之商议讨伐桓玄的有关事宜。刘牢之因为桓玄从小享有英名,如今又凭仗江南之众,担心无法制伏他,又考虑到消灭桓玄之后功盖天下,司马元显一定不会容忍自己,于是犹豫不决,不得已才率北府文武将士进驻洌洲。桓玄派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劝阻刘牢之说:“从古至今,战乱时代,君臣之间彼此相互信任的只有燕昭王与乐毅、刘玄德(刘备)与诸葛亮(孔明),但都是功业未成而明君早逝,假如功成名就,恐怕难保大祸不临头。常言道:‘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所以勾践杀文种,嬴则除白起,汉高祖斩韩信。他们都是英雄霸王之主,尚且不相信手下的功臣大将,更何况那些凶残愚昧、平庸无能之辈呢!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拥有足以使君主震动的声威,建立无法封赏的大功,而能被昏暴君王所宽容的又有谁呢?相反,管仲箭射齐桓公衣钩反被他重用,雍齿多次威逼汉高祖反而受到汉高祖的厚封,这一类事是常有的,何况足下与桓公之间无射钩屡逼之仇呢?如今足下与桓公为敌,战败了将会遭到灭族之灾,战胜了同样会遭到灭族之灾,出路在哪里呢?与其头足异地,身败名裂,为天下俗人所耻笑,不如调转戈矛,保住自己的富贵,这样就可以使自身高位固若金石,英雄美名如天长地久。何去何从,请足下三思。”刘牢之自以为手握重兵,才能智谋足以统辖江南大地。当时谯王司马尚之已被桓玄打败,使得士气低落,军心沮丧,于是刘牢之接受何穆的劝说,派遣使者与桓玄联络。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与部将刘裕极力劝阻刘牢之,刘牢之一概不听。不久,刘牢之令儿子刘敬宣投降桓玄。桓玄大喜,设筵宴款待刘敬宣,而暗中设计杀害他,桓玄陈列大批名人大家的书画,与刘敬宣一同观赏。刘敬宣丝毫没有察觉到桓玄的阴谋用心,桓玄手下的将佐官吏无不相视而笑。
司马元显被捕后,桓玄任命刘牢之为征东将军、会稽太守,将其调离京口。刘牢之长叹道:“才刚刚开始而已,便削夺我的兵权,不久以后,大祸将会降临了!”当时,桓玄住在丞相府,刘敬宣劝刘牢之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移兵驻扎班渎,打算向北投靠他的女婿广陵相高雅之,占据长江以北广大地区来对抗桓玄,召集众将领商议决策。参军刘袭说:“不能做的事没有过于反叛,而将军早年反王恭,不久以前反司马元显,如今又打算反桓玄。一个人一生当中三次反叛,怎能够立足于天地之间呢!”说罢,起身扬长而去。刘牢之手下将佐纷纷离开刘牢之,而刘敬宣在此之前返回京口转移家室,逾期未还。刘牢之以为他被刘袭杀害,便心灰意冷,上吊而死。不久,刘敬宣返回,来不及吊哭安葬刘牢之,便急忙投奔高雅之。刘牢之手下的将佐官吏代为操办丧事,并将刘牢之归葬丹徒。桓玄下令开棺斩首,将尸体暴露在街市上示众。义熙元年(405年),刘裕击败称帝的桓玄,恢复东晋王朝,替刘牢之申辩,朝廷便恢复了刘牢之的职位和封爵。
-
荀悝,字茂仲,小字龙子,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魏晋时期大臣,东汉侍中荀彧之曾孙,晋宣帝司马懿外孙。
-
蔡豹(269-320年),字士宣,陈留郡圉城(今河南杞县)人。晋朝时期将领,东汉卫尉蔡质玄孙,曹魏尚书蔡睦之孙,阴平太守蔡宏之子。
-
谢奕(309-358年),字无奕,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大臣,太常卿谢裒之子、太傅谢安长兄、车骑将军谢玄之父。曾为桓温幕府司马,官至安西将军、豫州刺史。
-
王谧(360-407),字稚远,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大臣,丞相王导之孙,吴国内史王劭之子。
-
拓跋邻,索头鲜卑首领,代国第十三任皇帝。谥号“献皇帝”,史称“献帝”或“代献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