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
晋武帝司马炎,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曾出任中抚军;但是司马昭却有意让幼子司马攸继承王位,但在众臣的反对之下,司马炎于265年五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八月,司马昭因中风猝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史称西晋。
司马炎在统一之后,以为天下无事,便将州郡的守卫兵加以撤除,同时实施占田法与课田法,企图与民生息;但是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经于泰始九年(273年)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灭亡孙吴之后又将孙皓后宫的五千名宫女纳入后宫,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规模。司马炎为临幸的方便,便自己乘坐羊车在后宫内逡巡,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而宫女为求皇帝临幸,便在住处前洒盐巴、插竹叶以引诱羊车前往。而且边境的胡族徙居中原,造成胡族与汉人的冲突。太熙元年(290年)晋武帝长期纵欲过度,“极意声色,遂至成疾”,死于含章殿,葬于峻阳陵。
晋武帝本人是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基业而称帝的,但本身并非英明之君,罢废州郡武装、大肆分封宗室与无法处理胡族内迁问题,种下日后八王之乱与永嘉之祸的远因。
-
单道开:东晋僧。敦煌人,俗姓孟。少怀隐遁之志,诵经四十余万言。山居行道,不食谷物,仅食柏实、松脂、细石子等物,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后赵石虎建武十二年(346),入邺(河北),居临漳照德寺。
-
司马遵(374-408),字茂远,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朝宗室,晋元帝司马睿之孙,武陵威王司马晞第三子。
-
封孚(337年-407年),字处道,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燕宰相。
-
乞伏干归(?-412年),又名乞伏乾归,陇西鲜卑人,西秦烈祖乞伏国仁之弟,十六国时期西秦国君主。
-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西)人,东晋玄学家、训诂学家。韩伯幼年家中贫困,大寒时节。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长大后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其舅殷浩称赞他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