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人物

萧娴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1:59:14阅读:
萧娴中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

中文名:肖娴

别名: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出生日期:1902年11月

逝世日期:1997年1月16日

职业: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著名书法家,有“女书圣”美誉

代表作品:《萧娴书法选》、《萧娴先生书法集》、《石门颂萧娴临本》

人物简介

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署枕琴室主,贵州省贵阳市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书法家。一九○二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金井街。

萧娴自幼随父萧铁珊遍习名家墨迹,为后来书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父亲萧铁珊精诗文书法,是西南名士、南社社员。

萧娴三岁随父移居广州,五岁丧母。七岁时摹仿父亲写了一幅字,劲健的笔力和豪放的气概令父亲欣喜不已,开始认真教她学习书法。

十三岁那年,广州大新百货公司举成大厦落成典礼,萧娴写了一副丈二对联送去祝贺,联语是父亲拟的: “大好河山四百兆众; 新辟世界十二重楼”,观者赞叹之余,也有人怀疑一个小女孩能写出这么好的巨型作品。于是萧娴又当众写了一个大横幅: “壮观”,以雄浑的笔力,险奇的结体,引起全场轰动。遂被誉为“粤海神童”,应邀与谭延闿高剑父等书坛名宿一道为二沙岛风景区写碑刻石。照相馆也悬挂她的照片,题为“大书家萧娴”。

二十岁时随父亲移居上海。当时公认的文化盟主康有为偶然见到萧娴临写的《散氏盘》,大为赞赏,题诗相赠,称赞她“雄深苍浑此才难”,又推许她将会成为“卫(琰)管(道升)”那样的女性书家代表人物。

一九二六年,宋庆龄在广州组织书画义卖,筹款慰劳北伐军,萧娴亲赴广州参加,写了不少字,其中有一幅卖了一百块大洋,活动结束后得到了宋庆龄颁发的奖状奖章。同年随父赴香港,鬻书为业,书坛巨擘于右任等撰写《介绍大书家萧娴女士》的文字刊发在报纸上为她助阵。二十五岁时与江达结婚,定居南京。江达是安徽人,留学法德两国,学工程,学识丰厚。婚后夫唱妇随,伉俪情深。

可惜好景不常,一九三九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江达正在欧亚航空公司满洲里站任职,见东北沦陷,决然同返南京。随后“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七七”事变愈演愈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江萧夫妇与众多不愿做亡国奴的同胞一样,辗转流亡于江西、四川、青海、兰州等省份,备受奔波与饥寒之苦,直至抗战胜利后一年,才返回南京。此时老父已于去年病逝于上海。

南京解放后,萧娴入华东革大学习,送弟、儿、媳、女四人参军,自己在玄武湖家中为民办扫盲识字班义务教学。夫妇俩又参加民革的活动。一九六三江达病逝,次年萧娴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员。不久“文革”开始,萧娴被迫为居委会抄写大学报,交代旧社会关系等等,心情极为抑郁。

直至浩劫结束,大书法家萧娴才真正得以全身心投入毕生钟爱的法艺术,迎来了书法生涯最灿烂的顶峰时期。 

她先后荣任中国书家协会名誉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书协名誉主席等职务。后在南京、济南、贵阳、北京等地举办书展。书名远播海外,日本首相也慕名求字。各地为她出版书法选集多种。

一九九七年元月十六逝世,享年九十五岁,江苏省为她举办了隆重的告别仪式,江浦县建萧娴纪念馆。

贵阳市政府为此在名胜翠微阁设立了萧娴先生法书陈列馆,馆名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题写。馆中常年陈列萧书,供市民观赏。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杨卓新
  • 下一篇: 吴发凤
    • 汤国梨

      汤国梨(1883-1980),字志莹,号影观,1883年出生于浙江乌镇的平民之家。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性情刚强,有丈夫气概,且天资聪慧,能诗善书,胸怀政治抱负,为近代女子 先驱、诗词家、书

    • 朱枫

      朱枫(1905—1950)女,原名贻荫,小名桂凤,改名谌之,字弥明,镇海城关朱家花园人,红色女特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在香港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11月,朱枫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前往台湾执行秘

    • 彭盛

      彭盛,(1912—1999)江西省万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连长、连长、科长、特派员、医院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

    • 小凤仙

      小凤仙,中国近代著名侠妓。

    • 李恩铭

      李恩铭,字子实,1917年生,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美德村人。1939年7月参加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