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希林
谭希林(1908—1970),原名谭载章,曾用名谭曦临。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生平概况
1908年3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铜官镇源嘉湖石头嘴村一个制陶工人家庭。
6岁起入长沙县立第4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附属乙种工业学校、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学习。14岁时因家贫辍学,入湖南纱厂做工。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他因在“五卅”反帝运动中积极投身纱厂的罢工斗争,被厂方开除。后经省总工会介绍到安源路矿参加矿工俱乐部工作。翌年1月,受矿区中共组织派遣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工兵营。毕业后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后调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任排长、副连长。
1927年9月随警卫团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转战至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连长,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副营长,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曾参与指挥黄洋界保卫战。
1929年后历任红4军随营学校总队长兼教育长,闽西红军学校校长,红20军代军长兼第1纵队司令员,闽西新红12军参谋长兼34师师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警卫团团长。
1931年夏,因率部攻打宁都附近的赖村失利,在苏区肃反中遭诬陷,被开除党籍并被降职为红军特科学校教员,后任该校学兵连连长、营长、副团长、主任教员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特科学校编入干部团,任该团特科营工兵教员。征途中,曾发挥工兵技术特长,多次完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艰巨任务。到陕北后,恢复党籍,任抗日红军大学地方干部营营长、抗日军政大学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
1938年底奉调赴华中,先后任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4支队参谋长兼第14团团长、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第2师6旅旅长兼政治委员、津浦路西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皖江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代师长。率部参加了巩固发展津浦路西和皖江根据地的斗争和反顽、反“扫荡”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7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司令员、人民解放军第32军军长。
1949年6月曾率部解放青岛。新中国成立后,任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1950年出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1954年届满回国后重回部队,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8年至1969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70年2月11日在北京逝世。
-
杨骚(1900-1957),福建漳州人,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
-
葛振林,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扔光,子弹全打光
-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绍兴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
-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人。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
-
张织云(1904年-1975年),演员,原名张阿善(阿喜),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移居上海,中国第一代女明星之一,第一位中国电影影后。1923年考入上海大中华影片公司,主演无声片《人心》、《战功》。1925年转入明星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