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近代人物

曾中生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2:02:29阅读:
曾中生第二个毛主席

中文名:曾中生

别 名:曾钟圣,字炎光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资兴

出生日期:1900年

逝世日期:1935年

职 业:无产阶级军事家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共游击战、运动战理论

人物简介

曾中生(1900—1935),原名曾钟圣,湖南省资兴市人,军事家。1926年6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前敌总指挥部组织科科长。

1917年秋考入郴州第七联合中学 (今郴州一中),1920年投笔从戎,1921年从学校毕业到县乐成高小任国文教员。1923年毅然离开军阀部队,接触革命理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历任军委参谋科科长、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主席、红四军政委、西北军事委员会参谋长。1935年8月,由于反对张国焘军阀主义、分裂主义,被张国焘秘密杀害,年仅35岁。1945年,中共中央在七大为曾中生平反昭雪。

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开始军事生涯较早的一位,也是军事论著最丰富的一位。撰写《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多篇军事著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1900年6月10日 曾中生生于湖南兴宁东乡(今资兴州门司乡)牵牛坳。

1925年 曾中生考入黄埔军校第4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 曾中生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任组织科科长,参与在所部建立政治机关,秘密发展中共组织,开展部队政治工作。

1927年 9月曾中生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1928年 6月曾中生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冬回国,到上海中共中央军事部任参谋科科长。不久调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曾领导开展兵运工作。

1930年 9月曾中生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在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的危急时刻,他果断地组成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931年 2月,曾中生任中共鄂豫皖特委书记和军委主席。指挥磨角楼、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取得胜利,挫败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

1931年4月,曾中生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和军委副主席、第4军政治委员,与军长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战,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等县城,相继取得漕河镇、洗马畈等战斗的胜利。他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在七里坪战斗中负伤。

1932年 10月曾中生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参加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1933年 2月曾中生被选为中共川陕省委委员。撰写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争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等著作,被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学习军事理论的教材发至部队。在川陕期间和长征途中,继续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3年 8月曾中生被监禁,1935年8月被秘密杀害于四川理番县卓克基(今属马尔康)。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谭希林
  • 下一篇: 卢静安
    • 张显杨

      张显杨(1915年—2005年)四川省通江县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 洪学智

      洪学智(1913—2006),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政委、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

    • 甘少苏

      甘少苏,广州人,童年时代因为家境贫困,念书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之后就开始做各种零工,如车衣、做珠篮等等,赚钱补贴家用。

    • 陶贵耀

      陶贵耀(1894~1956) 怀安乡怀安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春参加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元城区土地部长、元城区二乡(怀安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元城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

    • 严复

      严复(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