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民国人物

董振堂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11:21:30阅读:
董振堂红军高级指挥官

中文名:董振堂

别 名:绍仲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邢台市新河县

出生日期:1895年

逝世日期:1937年1月20日

职 业:无产阶级军事家

毕业院校:保定陆军军官

学校:信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

 红5军团总指挥,红五军军长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简介

投笔从戎

董乃煌出生时,一家老小正在外颠沛流离,他一开始姓姥姥家的“赵”姓,1946年在冀南区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才回到邢台市新河老家重新安定下来,给他改回“董”姓。

董振堂1913年高小毕业考入冀县中学,毕业时获得“优秀模范”的称号。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国民军。参加了冯玉祥与1924年发动的北京政变。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14师第12旅旅长。

投奔苏区

董乃煌介绍,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冯部黄河以南的残余部队被蒋介石收编调往山东济宁地区,董振堂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25师73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26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企图让这支杂牌军和红军相互拼杀两败俱伤。第三次“围剿”失败后,26路军移到被红色区域包围的宁都县城。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1931年12月14日,26路军1.7万名官兵在赵博生、董振堂的指挥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13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从1932年7月到1934年9月,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战役、漳州战役以及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的几乎所有战斗。1932年4月,董振堂加入中国共产党。

铁流后卫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董振堂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长征中,红五军团在湘江血战和金沙江阻击战中发挥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1934年11月底,根据中央“掩护部队应不顾一切阻止及部分地扑灭尾追之敌”的命令,董振堂率部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残酷的血战。他们掩护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后,第34师包括师长陈树湘、师政委程翠琳以及5000名红军战士全部阵亡。董振堂所率红五军团以惨重的代价为红军渡湘江做出了英勇悲壮的贡献。

1935年4月底,红军渡金沙江时,董振堂率部在防御阵地一直坚守了9天9夜,最终圆满地完成了保障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

1935年8月,党中央毛儿盖会议后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成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1936年6月,红二方面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人的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壮烈牺牲

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万余人包围了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王陵基
  • 下一篇: 张露萍
    • 周黛莲

      周黛莲 (1921-?)湖南湘潭人.生于1921年2月国民党整编66师中将师长李仲辛妻子周黛西胞妹.曾与军统女少将姜毅英一同破解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的情报,抗战胜利姐夫李仲辛提供军事情报,姐姐周黛西在长沙去世后,将其姐姐

    • 季云卿

      季云卿(1868-1939),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著名黑社会人物。

    • 苏兆征

      苏兆征(1885-1929),原名苏吉,广东香山县淇澳岛淇澳村人(今珠海市淇澳岛人)。?他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

    • 彭湃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人士,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

    • 林祥谦

      林祥谦(1892—1923),福建闽侯尚干人,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定于2月4日举行全路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