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历史人物 > 五代十国人物

赵延寿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1-12-28 09:39:33阅读:
赵延寿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

本名:赵延寿

别称:燕王

所处时代:五代十国

民族族群:汉族

主要成就:枢密使中京留守 大丞相

人物简介

赵延寿,本姓刘,父刘邟,本蓨县令。后梁时,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攻陷蓨,延寿被其稗将赵德钧俘获,收为养子,改姓赵。仕后唐,娶后唐明宗女兴天公主,为汴州司马。明宗即位,授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兼镇徐州。长兴三年(932),以枢密使加同平章事。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后晋天福元年(936),兵败为契丹所获,遂事契丹为幽州节度使。寻为枢密使,兼政事令。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契丹主死,下教于诸道,称权知南朝军国事。寻为永康王兀欲所囚。辽天禄二年,卒。延寿姿貌妍柔,幼习武略,时复以篇什为意。尝在北庭赋《塞上》诗,当时“南人闻者,往往传之”(《太平广记·赵延寿》)今存诗一首,见《全唐诗》卷七三七。生平事迹见《旧五代史》卷九八本传 、《太平广记》卷二、《资治通鉴》卷二七五至二八一、《十国春秋》卷五三《赵匡赞传》附。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父邟,令蓚。后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陷蓚,其稗将赵德钧获延寿,养以为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唐明宗以女妻之,及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驸马都尉、枢密使。明宗次子李从荣恃权跋扈,内外莫不震慑,延寿求补外避之,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初,加鲁国公,复为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发兵太原,唐遣张敬达往讨。会敬达败保晋安寨,延寿与德钧往救,闻晋安已破,走团柏峪。太宗追及,延寿与其父俱降。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及改幽州为南京,迁留守,总山南事。天显末,以延寿妻在晋,诏取之以归。自是益自激昂图报。会同初,帝幸其第,加政事令。六年冬,晋人背盟,帝亲征,延寿为先锋,下贝州,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败晋军于南乐,获其将赛项羽。军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来逆,破之。至顿丘,会大霖雨,帝欲班师,延寿谏曰:“晋军屯河滨,不敢出战,若径入澶州,夺其桥,则晋不足平。”上然之。适晋军先归澶州,高行周至析城,延寿将轻兵逆战;上亲督骑士突其阵,敌遂溃。师还,留延寿徇贝、冀、深三州。八年,再伐晋,晋主遣延寿族人赵行实以书来招。时晋人坚壁不出,延寿绐曰:“我陷虏久,宁忘父母之邦?若以军逆,我即归。”晋人以为然,遣杜重威率兵迎之。

延寿至滹沱河,据中渡桥,与晋军力战,手杀其将王清,两军相拒。太宗潜由他渡济,留延寿与耶律朔古据桥,敌不能夺,屡败之,杜重威扫厥众降。上喜,赐延寿龙凤赭袍,且曰:“汉兵皆尔所有,尔宜亲往抚慰。”延寿至营,杜重威、李守贞迎谒马首。后辽太宗克汴州,延寿因李崧求为皇太子,上曰:“吾于魏王虽割肌肉亦不惜,但皇太子须天子之子得为,魏王岂得为也?”盖上尝许灭晋后,以中原帝延寿,以故摧坚破敌,延寿常以身先,至是以崧达意。上命迁延寿秩,翰林学士承旨张砺进拟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上涂“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辽世宗即位,以翊戴功,授枢密使。天禄二年,薨。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上一篇: 李嗣本
  • 下一篇: 魏承班
    • 马胤孙

      五代后唐末帝李从珂时,马胤孙为相。他的为政之道是“入朝印不开(不理政务),见客口不开(不谈国事),归宅门不开(不接见士大夫及下属官员)”。因此,时人称他为“三不开宰相”。

    • 赵延寿

      赵延寿(? —948年),本姓刘,镇州(今河北正定)人,后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初仕后唐,尚后唐明宗兴天公主,为汴州司马,迁汝州刺史,历河阳、宋州节度使;入为上将军,充宣徽使,迁枢密使,镇守

    • 章仔钧

      章仔钧(868年―941年),字仲举,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941年去世,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宋朝时宋仁宗追封章仔钧为琅琊王。

    • 金飞山

      金飞山(904年?-926年),五代十国前蜀后主王衍的第二位皇后,四川成都人。父亲务农,家境富有,传说她出生时有山飞至其家,因而取名飞山。十六岁时,姿容绝世,擅长绘画。乾德初年,选入后主的掖庭,高皇后被废,

    • 宋齐丘

      宋齐丘(887年-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南昌)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吉安)。烈祖建国(九三七)以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七十三,谥缪丑。为文有天才,自以古今独步,书札亦自矜炫,而嗤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