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古代的青楼女子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2-21 16:04:04阅读:

古代的青楼女子大致可分为两类:艺妓和色妓。正如字面意思一般,一种是卖身不卖艺,一种是卖艺不卖身。虽说工作性质不一样,但生活大都一模一样,十分艰辛。

古代有个热门的“投资产业”——养瘦马。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白了就是花低价购买别人家养不起的小女孩,然后加以师教,长大成人后要么长相美丽,要么多才多艺。精心培养结束后,买家便会开始设法盈利,要么选个好人家嫁了收敛高额嫁妆,要么卖入烟花之地成为娼妓。

古代的青楼女子真实生活是怎样的

倘若不是家境贫寒,谁愿沦落如此?

青楼女子还分三六九等,站在金字塔尖的自然是老鸨,她手底下的娼妓都必须听她的,而且营业的收入大部分都归她。因此真实的青楼女子实际上存款并不多,挣的钱只够买胭脂粉黛和温饱自己。

老鸨教训人

当然,还有一些才色俱佳的女子,她们是老鸨的“摇钱树”,过的日子算是十分滋润了。她们一出场,台下的男人都会为之疯狂,是真正的门面担当。但这样的人并不好当,不仅要学会取悦别人,还要会唱会跳,喝酒玩乐。

从影视剧中我们可以得知,青楼的客户通常为富豪或文人墨客,他们有的温柔似水、有的蛮横无理。但“顾客就是上帝”,不管多过分的要求,青楼女子都必须满足。如果是精通琴棋书画的青楼女子,相对来说会比较好,她们善诗词,并且善解人意,这是诗人梦寐以求的“伴侣”,所以她们不用做龌龊之事,还有高额的收入。

反之,那些普通的青楼女子干的是最累的活,挣的是最少的钱。她们的活动通常由老鸨安排,如果违抗或者服务不好了,将会受到“万能鞭”的责罚。为了不影响工作,受刑时还规定“打身不打脸,打后不打前”,挨打后第二天仍然需要对客人笑脸相迎。

除了这些规定外,青楼女子还有一种无形压力,那就是——避孕。

众所周知,女人一旦怀了孕,行动会遭到限制,这意味着她们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所以青楼并不会使这种情况发生。而古代又没有发达的医疗科技,所以避孕的方法既危险又不卫生。

一、用动物大肠避孕

虽然效果方面很出色,但用户体验却极差。大肠是动物用来粪便的,光听就嫌恶心,所以客人一般都不喜欢用。再者,这东西套上去,舒适度会大打折扣,因此很少人用这种方法。

二、喝中药绝孕

在现代,如果长期吃避孕药会造成身体不适,严重的会导致一辈子不孕。所以古代专门避孕的中药,喝多了同样会导致不孕,但这对青楼女子来说却更方便。对她们来说,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怀孕造成的后果了。我想这也是她们值得同情的一点吧!生而为人却体验不了一段为人父母的经历。

三、极端“堕胎”

一些运气较差的女子如果意外怀孕,在生活所迫下,不得不故意从楼梯上滚落,将孩子打掉!虽然方式残忍,但对于她们来说却是别无选择。

综上所述,古代的青楼女子的真实生活真的悲惨!那些被富豪巨商或纨绔子弟带回家当妾的,现实情况下少之又少,而生活在豪门里的她们,日子真的改变了吗?真相,并没有。因为当过娼妓,在太太眼里她们便是低人一等的存在,不仅在府里没有好眼色看,暗地里还会遭到她人的陷害。

而那些普通的女子,一旦容颜散去她们就会失去工作,同样因为扣着“娼妓”的便签,在找工作是很难的。因此,最后的结局大都出家当尼姑,希望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揭秘井四郎在美国的实验室

    1956年德特里克堡正式定名,此后,它依然被保留为戈特利布的化学基地,用来开发和储存中情局的毒药。戈特利布在冰柜中储存着可能引起天花、结核病、炭疽在内的致病生物制剂,以及大量有机毒素,包括蛇毒和麻痹性贝类

  • 诛杀和珅 嘉庆身边有一位邬思道似的幕后高手

    作为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到底有多少财富,历史上和民间有各种说法,在嘉庆帝给和珅所定的20条罪状中,是这样描述其财富的: 家内银两及衣服

  • 姬昌有18个儿子为什么只有一个姓姬

    《史记·管蔡世家》中记载的关于姬昌的儿子中,就连姬发都记录的是周武王,而不是姬发这个名字。所以古代男女起名字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贵族家的女子满15周岁的时候才会取正式的名字,她们的名字是带有姓氏的,之所以

  • 取经成功后观音菩萨为何对沙僧的承诺没兑现?

    沙僧一路没见他打过几个怪兽,除了端茶送水的,挑夫形象深入人心。沙僧基本上自保或者保护师傅为主,不主张武力解决问题,内部矛盾,他一言

  • 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 才貌双全无奈遁入空门

    据民间传说和有关资料,司马迁的妻子柳倩娘是成纪人(今甘肃秦安县北),而且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外孙女,父亲柳振庭是一位诗书画都极好的读书人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