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停尸37年有腐烂吗
停尸纪录保持者,应该是孝庄皇太后,她死后停尸长达37年,直到康熙都死了三年,她才被重孙子雍正皇帝送进了陵寝。这漫长的37年时光里,如果没有好的防腐措施,估计孝庄皇太后的尸臭早就弥散京城了!
孝庄皇太后薨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正常来讲她的遗体应该送到关外的沈阳,和她的丈夫皇太极埋葬于一处。但是孝庄皇太后临终时,和自己的孙子康熙皇帝说: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无憾。
孝庄皇太后不想和皇太极相见于地下,她给出的理由有两个,第一个是皇太极入土为安很久了,自己不想去打扰他,第二个是自己舍不得儿子顺治和孙子康熙。仔细分析这两个理由其实都不成立,能和皇帝丈夫埋葬在一起,是所有后妃的莫大荣耀,孝庄为什么不愿意呢?即便她思念儿孙,可做了鬼之后难道还在乎地域的距离吗?
所以后来有人说,她不愿意埋到关外,是因为和多尔衮有一腿,所以无颜见丈夫于地下。康熙或许也明白祖母的心意,所以在孝庄死后,把她生前居住的宫殿全拆了,搬迁到了孝陵(顺治陵寝)附近的昌瑞山,又重新盖了宫殿名为“暂安奉殿”,专门放置孝庄皇太后的棺椁。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康熙也没着急为他这位最亲爱的皇祖母修建陵墓,众人普遍认为这是他不愿意和孝庄皇太后分离,但这同样是有悖于常理的,难道他不明白“入土为安”的道理,只为自己的思念之情,就忍心让孝庄皇太后陈尸日久?我们不是康熙,也不知道他这样做的初衷,但总之知道康熙去世,孝庄的遗体仍停在“暂安奉殿”,知道雍正三年才在原址修建陵寝,让孝庄皇太后终于入土为安。
从康熙二十六年到雍正三年,时间长达37年,如果没有完善的遗体保护措施,孝庄皇太后不但会腐败,更可能只剩下一堆枯骨。其实不但是孝庄皇太后,后来的光绪皇帝,也是在死之后五年才下葬,而慈禧太后在被孙殿英挖坟掘墓之后,遗体保存的也比较完好,只是在棺椁被打开之后遇到了外界空气,才迅速腐败并且还长出了白毛。这一切都说明,针对皇室成员的遗体保存,是又严密措施的。
首先,在皇室成员去世之后,都要对尸体进行消毒处理,也就是用汞和砷浸泡尸体,杀死一些体表的细菌,然后再进行沐浴,之后用酒精进行擦拭,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微生物的存在;
第二步是用纺织品对尸体进行层层包裹,尽可能地隔绝尸体与外界空气的接触,比如说历史上防腐处理效果最好的马王堆女尸,包裹的纺织品就多达二十多层;
第三是棺木都选择上好的金丝楠木,在棺木中放置木炭等物品,使其中的空气变得干燥,不利于微生物生存繁衍,再将棺木外表反复刷漆,增加棺椁的密闭性,同样也能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
最后,在天气炎热之时,棺木附近还要放置冰块进行降温。这样的严密措施之下,尸体的腐败速度就被降到了最低,保存效果绝对惊人。
看到还有不少人说,在遗体处理时为了防腐,会将死者的内脏等易腐败器官摘除,然后填充防腐药物。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在中国绝对不会采用,毕竟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和“保留全尸”,剖腹摘除脏器这样的事,是不可能做的。
-
乾隆的妃子香妃,第一次让大家了解到香妃的应该是在《还珠格格》中吧。香妃貌美的容貌以及全身散发的香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然这些都
-
《红楼梦》书中唯一能与女主角林黛玉抗衡的就是深得人心的薜宝钗。提起薜宝钗,给人的印象是端庄贤淑,沉稳大气,博学通达,心计过人。林黛
-
白居易是着名唐代大诗人和文学家,与李白、杜甫齐名,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
-
项羽与虞姬是青梅竹马,他们两个的家族都是楚国的贵族,因为他们从小就在一起,所以后来两家结为秦晋之好。 项羽与虞姬结婚不长时间,战乱
-
闲时翻阅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版四川《江油县志》,发现县官和县吏工资收入差距特别大,县吏工资收入十分微薄。 据《江油县志》记载,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