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乾隆盛世为何没能清除腐败?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18 15:37:44阅读:


  反腐者却成了腐败者

  北京晨报:乾隆早年致力反腐,可后来为什么他自己也变成了贪腐者?

  张宏杰:乾隆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强悍的专制措施,但并没解决传统政治中的基本问题——腐败。在专制社会想根除贪污,就如同让大海停止波动一样不可能。对于腐败,监督力量不外有二:一是儒学价值观;一是最高统治者的决心。

  在乾隆晚年,这两个条件都失去了作用。在乾隆的不断打击挫辱下,官员们渐渐放弃了人格操守,而晚年乾隆精力不济,加上他带头腐败,为贪官们树立了榜样。仅仅十余年间,就完成了从纪律严明到制度性贪腐的转变。乾隆后期,腐败已成为体系性、体制性的腐败,这是基于制度而产生的,靠人治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被自己的权力所俘虏

  北京晨报:贪腐严重,尹壮图曾上书谏言,反而引起乾隆大怒,其实尹壮图是善意的,想帮助乾隆,可结果却适得其反,令人不解——说出真相那么可怕吗?

  张宏杰:乾隆皇帝越到老年,越形成一个心理定势:成绩是主要的,问题是局部的。乾隆晚年连续爆发多起贪污大案,他却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指头的问题,既已发现和处理,就证明问题已经解决。

  那么,为什么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有老皇帝视而不见呢?因为晚年乾隆成了“洞穴人”。《“倒萨战争”与萨达姆的结局》一文说过:“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专制者极易成为“洞穴人”,因为周围聚集着大量以窥测他心思为生的人。“精明太过”到“颟顸糊涂”,中间并没有什么鸿沟,只需要心态转变。在大量的“正面报道”的包围下,他对尹壮图的“负面报道”无比愤怒,也就可以理解了。

  古代盛世的特点

  北京晨报:乾隆朝可能是官方文本中“盛世”一词重复最多的时代,远超历史上任何时期,那么,古代的盛世特点如何?

  张宏杰:生逢盛世,是许多中国人对时代的最大期望。然而,每次盛世都以大规模的祸乱之世为前奏,而结局同样是大崩溃。因为历史上的盛世依赖的是人治,而非制度创新。

  中国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王朝埋头开拓时,不常提及盛世。相反,当问题重重时,却常高唱盛世,因为那是传统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证明。一个蒸蒸日上的政权不需要用自我宣传来壮胆,汉代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中,帝王和大臣从不自夸为盛世。南宋高宗赵构偷安一隅,国仇家恨尚不能报,却常自诩为盛世。大臣们称颂盛世之声也铺天盖地。在整个清代,盛世叫得最响的是雍正与乾隆晚期。

  北京晨报:如果假设一下,乾隆的眼光能更开阔一些,历史的进程是否会有所改变?

  张宏杰:这只能是猜测,如果马戛尔尼来华正值乾隆初期,可能他对世界大潮会更敏感一些,但也可能依然麻木。乾隆视野受限,他的知识结构不足以理解新的变化,即使在今天,我们已生活在信息时代,许多人对世界文明不照样视而不见?许多国民的心态,比110年前的义和团又改变了多少?一个人很难突破自身教育、经历的局限,这只能靠时间来慢慢淘汰。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世界十大禁地分别是哪些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很多神秘的地方是科学无法解释的,甚至不允许人进去,一是怕游人进去出事,二应该就是怕秘密泄露吧!我国也有很多禁地,如昆仑山禁地就是一个极其危险,却非常神秘的禁地。感觉越是神秘,越是无法

  • 传奇铸剑大师欧冶子共铸了共哪五把绝世好剑

    欧冶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活跃的年代大概是在公元前514年,那是正是春秋时期的末期,战国时期正要到来。欧冶子是中国铸剑业

  • 揭秘中国历史裸婚第一人竟然是姜子牙

    “裸婚”,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甚至没有婚戒而直接领证结婚。对这个当下时尚,在讲究明媒正娶、程序繁琐的古代似乎不可能。如果你

  • 盘点明朝最惨的5位皇后

    很多学者提到明朝,都会说这个朝代“混乱”、“荒唐”、“不可理喻”。确实,明朝与其他朝代相比显得十分“奇葩”,这个朝代的皇帝都非常特立独行,有的几十年都不上朝,有的差点被宫女杀死,有的不爱妃嫔爱奶妈……

  • 假如不小心看到皇帝与爱妃亲热会有何下场

    周昌,也属于刘邦的沛县老乡圈子,虽比萧、曹、樊等稍逊些,但与刘邦的私交,也非同一般。刘邦喜欢周昌,关键是他这个人不藏不掖,为人处事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