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历史 > 野史秘闻

明清时期千奇百怪的骗术

作者:心剑无语来源:忆溯流年发表于:2022-03-18 15:38:25阅读:
    明清时期社会生活中的行骗行为,包罗万象。行骗的一方,既有专靠行骗为生的专业骗子,也有偶起歹心的奸夫*、妖憎恶道、*乞儿、贪官污吏、船夫挑工、市民耕夫,贩夫走卒;防骗的一方(往往是受骗者),大多是明代学者李蛰所谓的“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党于市易,辛勤万状”的商人,既包括日进斗金、财大气粗的富商,也包括小本经营、朝不保夕的小商小贩,还有广大的受苦受难的普遍劳动群众

    晚明有一个骗子,自称是宋朝诗人林和靖的第十世孙,跑到一位陈姓太史家去行骗,这位太史请他读林和靖的传记,读至“终身不娶,无子”时,此人顿时语塞。陈太史大笑,口占一绝赠给了他,云:“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孙儿。想君虽是闲花草,未必孤山梅树枝。”对行骗者是莫大的讽刺。

    明末松江有位姓张的乡绅,平素好侠。有个骗子投其所好,腰佩长剑,紧身衣妆,一副侠客模样,手里提着一个血淋淋的包袱,煞有介事地对张乡绅说:“你的大仇我已经报了,囊中就是你仇家的脑袋。”张乡绅大喜过望,当即借给他十万缗。于是,“侠客”走后。张乡绅解囊一看,不过是一猪头而已,此人从此也就不见踪影了。时人沈风峰闻而叹云:“自《易水》之歌止,而海内无侠士千年矣,即有亦鸡鸣狗盗之徒!”

    另外,冯梦龙纂辑的《智囊全集》中也有不少篇章讲到了社会生活中的行骗术,如《啮耳讼师》一节,讲到浙中有个少年殴打他七十岁的父亲,致使父亲牙齿掉了。父亲拿着被打断的牙齿去告官,儿子很是害怕,于是请了一名讼师来问计谋,并许之事成以后付百金。讼师摇头说:“这可是一件大难事。”少年加了许多钱两之后,坚持请求,讼师答应下来,苦苦思索,第二天早起,忽然说:“已有计了,但是应当避开别人才能讲给你听。”少年急忙附耳过去,讼师于是咬下他的半只耳朵,少年血流满面,大惊失措。讼师说:“你不要叫喊,只有这样才能救你,但是你必须善于躲藏,不要叫别人看见了,等到出庭对质时,就说你父亲的牙齿是因为咬你的耳朵才掉的。”后来,公庭对质,官员认为“耳不可以自啮”,便判定老人牙齿是因为咬儿子的耳朵而掉的,少年罪过竟被免掉了。

    其他如《老妪骗局》、《文科》等篇都是明代社会生活中行骗的例证。明清笔记小说中记载了大量社会生活中的行骗伎俩,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小说在明清时代远未成熟,其史传特征仍然很明显,因此,把这时期的笔记小说视为野史也未尝不可。而我们则可以从这些绝非空穴来风的文字记载中勾勒出当时行骗的大概景观。

    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记载了明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骗局,可以说是文学形态的骗术大全。真正对骗术进行归类研究的专着,在明代当以张应俞的《江湖奇闻杜骗新书》最为著名,该书共4卷,分为24卷84则,每一则都讲述了一个行骗故事,虽然这部书的体裁被学者认定为是笔记小说,但另外的学者却认为,“这部小说集中的大部分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虚构想象之作,而是根据当时的传闻加工润色而成的,所以它不仅可以作为小说欣赏,也具有较高的历史真实性”。因此,该书所列诸多骗局及骗术,完全可以用作本节例子,其真实性如何不必花太多精力去考求,某种意义上说,张应俞的著作本身就是一种历史存在的“真实”。为了对明清时代社会生活中的行骗术有个大致的,感性的了解,下文将选择若干骗术实施的例证以资说明。凡未作特别说明者,本书资料征引皆来自张应俞的著作《杜骗新书》。

    1.假马脱缎

    江西有个姓陈名庆的,经常贩卖一些马匹,成交地点在南京承恩寺前的三山街。有一次,他买到了一匹银合好马,价值约值四十两银子。有个骗子,擎好伞,穿色衣,翩然而来,围着马看,不忍离去,问陈庆马价如何。陈庆老实地说,值四十两银子。骗子说:“我买下了,但是我手头没有现钱,须回家兑了银子来,你可跟我去领钱。”陈庆问:“你家住在哪里?太远了我不去

    骗子说:“不远不远,就在洪武门。”骗子使骑了银合马,翩翩然前往,陈庆也高高兴兴地骑着另一匹马随后。走到半途,骗子在一家缎铺门前拉住缰绳,下马走了进去,将好伞放在酒坊门边,对陈庆说:“你帮我看住,等我买了缎子回来,我们再一同去拿钱。”陈庆心想这个人出手如此阔绰,又是买好马又是买好缎的,必是个大富人家子弟无疑,这笔生意肯定做成了。骗子进入缎铺,故意用低价去压店老板。缎店老板说:“你不识货,不要瞎还价。”骗子说:“你说我不识货,我却有个熟人是识货的,我去拿给他看了,再来买,如何?”


    缎店老板说:“我有如此好缎,任凭你拿给人看,只是你不要走远了。”骗子说:“我有马与伙计在门外,你有什么好怀疑的?”便拿了几匹好缎,出门便逃走了。缎店老板见马与“伙计”都在门外等候,心中安然。陈庆等到中午,仍不见骗子回来,心想是遭人戏弄了,便骑了银合马,又牵了另一匹马准备回马店,却被缎店老板拉住了,两人都说不清原委,只得见官。府尹明察秋毫,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此人必定是个骗子了。想要骗走缎子,先托词买马,以陈庆为质。以别人的马来骗别人的缎,是假道灭虢之计。”缎客只得自认倒霉

    2.丢包于路行脱换

    江西临川县有个人,名叫江贤。家中很穷,徒有四壁,每年七月割早稻以后,前往福建崇安地方,以纳鞋为生。等到年关,往往能够得到十几两银子,然后收拾了箱子回家过年。有一次江贤回家,中途捡到了一个包袱。他打开一看,里面约有二三两银子,不由得满心喜悦。这时候,有个人在背后说:“见者有份,不许独吞。你可以先放在你的箱子中,等到僻静处再拿出来分掉。你捡的你得三分之二,我是见者,得三分之一,这样可算公平吧。”江贤心想银子由自己保管,不会出什么差错的,便心中坦坦然地前往。没走几十步远,后面又有一个人匆忙赶来,啼啼哭哭地说:“我丢了一个装了三两银子的包袱,这钱是借用来纳官的。你客人如果捡到了,希望您能体察老天爷的一片苦心,还给了以后,您阴功万代。”那个要与江贤分钱的人便说:“是这位绱鞋财主捡到的,要和我平分。既然你是贫苦人家,又是急需用钱的人,我情愿不和他分钱,你可出些赎钱与他,叫他还你银子。”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秦王为什么只带回了八个鼎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一言九鼎这个成语,就是说话算话,分量很重的意思。但是这个一言九鼎的九鼎是什么来历呢?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对此很多朋友应该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在秦王灭了周朝之后,为什么只

  • 没藏黑云为什么是西夏艳后

    没藏氏垂帘听政时期,西夏改年号为“垂圣”。清代吴广成在《西夏书事》中加按语说,史书中记载过9个被弑皇太后,惟“冶容无异没藏”,即容貌上没藏氏是最美丽的。她“垂帘听政”一说,今世文史界似嫌用语不凿,其实

  • 内务府多么腐败?缝补一条裤子花三千两白银

    我们在很多清宫影视剧中经常看到内务府这个部门,感觉有点神秘。下面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下这个部门。清内务府全称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也

  • 乾隆墓中发生两次灵异事件 至今仍无法解释

    乾隆墓中两次灵异事件,至今无法解释。清朝皇帝的陵墓目前大多都已经开放,这些帝陵的发掘过程并不艰难,只有一位皇帝的陵墓在打开地宫时出

  • 中国古代帝王多有写诗癖 乾隆一生作诗超四万首

      乾隆   中国古代帝王大都有写诗癖。   上古的一些帝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到周文王、周武王,除掉帝王的甲胄,都有一套诗人的衣裳。像舜帝就曾和群臣集体创作了《卿云歌》,这首诗十分有名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青葱岁月 | 怀旧游戏 | 影音记忆 | 忆溯流年 | 历史朝代 | 野史秘闻 | 历史人物 | 神话传说 | 节日民俗 | 民间习俗 | 民间传说 | 民俗旅游 |

Copyright © 2022 忆溯流年怀旧文学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1045278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32023709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