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悯农一》翻译赏析
悯农一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 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饭。
皆:都是。
[译诗]
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赏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毫州。父李晤, 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15岁时读书于惠山。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贞元二十年(804年)李绅再次赴京应试,未中,寓居元稹处。曾为元稹《莺莺传》命题,作《莺莺歌》,相得益彰,流传后世。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 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 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3卷、《杂诗》1卷,收录于《全唐诗》。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注释]
悯:怜悯。
禾:禾苗。
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日当午:太阳当头直晒的时候,指中午。
汗滴:汗水往下落。
盘中餐:碗里的饭食。餐,饭。
皆:都是。
[译诗]
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赏析]
前两句既是对第一首的补充描写,表明那广种、丰收,都洒满农夫的汗水;又以"汗滴"与米粒相似为契机,引出后两句:"盘中"的"粒粒"米,来自农夫的滴滴汗,可是又有谁知道呢?
这两首诗一作《古风二首》。《唐诗纪事》卷三九载李绅曾以此诗谒吕温,温读之,预言必为卿相。据此推测,此诗当作于早年。李锳《诗法易简录》称"此种诗纯以意胜,不在言语之工。"其实不仅命意高卓,而且笔力简劲,构思新颖,表现有力。第一首用前三句渲染广种、丰收,满眼富足景象,第四句突然反跌,令人惊心动魄。第二首以"盘中"映照"田间",以粒粒饭映照滴滴汗,"谁知"一问,悲愤欲绝。用寥寥四十字概括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形象鲜明,激情喷涌,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唐诗精选》)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诗中有山字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杜甫:《望岳》) 4.国破山
-
[译文]明月是何时出现在天上?我手举金杯询问青天。 [出典]苏轼《水调歌头》 注: 1、《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
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该诗句来自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诗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从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解
最新推荐